第三十六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二十四)(3 / 4)
有熙宁初年,文彦博为枢密使时,朝廷又升了陈升之为知枢密院事,这是唯一的例子。如今章惇便是援引此先例,加之枢密使吕惠卿又受命领军在外,他才得以成为知枢密院事,执掌西府。
只是当吕惠卿和韩冈回来后,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况?一个是开疆拓土,一个是拯危救急,放在往日,两人的功劳升做宰相都绰绰有余。可宰相只能补上一人,韩冈争不过吕惠卿。资历上的差距让韩冈没办法越过吕惠卿。而且吕惠卿的官位本来就在韩冈之上,理所应当先一步升去东府。
吕惠卿做宰相,章惇自觉有运筹之功,可以接替吕惠卿的枢密使一职,而韩冈则接任知枢密院事。看起来两人并立,日后少不了在枢密院中争权。可章惇清楚,韩冈的目标是广大气学,回来之后可是有得忙了。哪有时间与自己相争?吕惠卿一起回来的话,韩冈更是没空了。
这段时间以来,章惇和章楶一直都有联系,与韩冈同样没断过书信往来。只是韩冈既然并没有写信来明着求助,章惇也乐得不去招惹是非。暂且看着,等时机到了再出手不迟。
“那是什么事?”
章惇抽一份报纸,就是之前他让儿子找出来的那一份,指着上面的图表:“望之,你看到这个了吗?”
吕嘉问瞟了一眼,“这不是平章说要彻查的吗?!可要是查出来就见鬼了。”他嘿地冷笑一声,“真想要不漏消息于外,先把石得一那阉竖杀了再说。”
皇城司和两大报社交换消息的事,在上层并不是秘密。章惇知道,吕嘉问也知道。
“杀了他也不管用。换个人来做,一样少不了要借重两家报社的耳目。两家报社也是,有皇城司通消息,现在世间都说他们是为民喉舌了。”
“为民喉舌?”吕嘉问失声笑了起来,“台谏也是自诩为民喉舌呢。这让两家怎么不打架?……一路货色!”
“谁说不是?”
两人都是被台谏盯着咬过的,对乌台的成见根深蒂固了。
御史们喜欢拿着百姓为自己张声势,弹劾时动不动就说百姓皆怨,民生困苦,朝廷用人之误一至于斯。这样的台谏官,要说十成十,倒是有点绝对了,可要说是九成如此,那绝不是冤枉人。
绝大多数的御史,只有在实现自己的目的上,才会有为百姓说话。比如名声、人望或者是成就感,又或是为了后台而上书。这还是好的,毕竟是有了好结果。
而更多的情况是打着为民说话的幌子,来实现自己的目的。那样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