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二十四)(2 / 4)
想必这些人也不敢投降辽人。
不过西军的主力则依然在兴灵紧盯着一干心思不定的党项残部,以防万一。在吕惠卿的奏报中,西贼余孽反复无常,决不可信任。如果不能夺下黑山河间地来安顿这些降人。那么就必须将其各部分拆成百帐以内的小部族,然后分别安置在陕西各路,甚至更远的陇右一带,让其无法相勾连。当然,其中的族酋长老等贵人,则是将其家族迁移到京城中居住,使之不再为患。
战局显而易见的向着好的一面发展,向皇后当然会有着一副好心情。她现在就盼着这场战争能体体面面的结束,让两国的百姓安享太平。就这么从崇政殿回到大内,赵佣已经先一步结束了今天的功课,过来向她请安。
向皇后记得今天是王安石的课,所以早上崇政殿再坐之后,就看不到王安石的声影。
她拉着赵佣,和声问道:“宫傅今天教了什么?”
赵佣立刻回道:“《孝经》中的曾子避席。”
“听懂了没有?”
“夫子传授至德要道,所以要以礼恭听!故而曾子避席。”赵佣说得条条有理,“宫傅还说了。只是听了,不能算懂。要行之践之,方才是真正学到了。”
向皇后心中一阵宽慰,这个孩子是个听话受教的,日后也能让人安心。她抚着赵佣的头:“还记得明天要学什么?”
“是《论语》!”
儒门十三经之首是《易》,不过《论语》才是最基础的,杜诗有云“小儿学问只《论语》”,天下蒙学,识字之后,学得经书便是《论语》,以及更为浅近的《孝经》。
赵佣开蒙的识字课程,并不用劳动两位太子师,围着太子赵佣有整整一个团队。太子身边的亲近内侍,才是教习赵佣礼仪和识文的主要教员。只是他们的教学课程和科目需要经过王安石、程颢的认可,而成果也得需要得到审核。
虽然向皇后想以《三字经》作为赵佣的识字课本,但王安石和程颢同时加以反对,以其为时人新书,不当为太子蒙书,最后还是以《千字文》开头。
而王安石和程颢上课时,则就是教授《论语》和《孝经》。基本上在两部经书中,王安石和程颢两家的学问,是没有太大区别的。无他,只因为是基础而少歧义,以至于无法别出心裁。真正有争议的是在《诗》、《书》、《易》、《礼》、《春秋》这五经之内。
“程先生教《论语》,明天是程先生的课。”赵佣略带兴奋地说着。
“太子好学,又勤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