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七)(3 / 4)
厅中坐下。
待下人奉上茶汤,司马光便寒暄道:“韩公日来可好?”
“劳宫师挂心,家严身体尚算康健。”
司马光似乎不喜欢有人在他面前提到太子太师这个头衔。富绍庭话出口后,看到微皱起的眉头才反应过来。
司马光眉头皱了一下便放了下来,又道:“前日韩公生辰,光未能登门道贺,还望恕罪。”
“宫师哪里的话,送来的贺寿诗,以及那两部书稿,家严看了很是欢喜。”富绍庭仍用着之前让司马光心中不喜的称呼,若临时改了称呼,反而就会显得过于刻意了,“尤其是《稽古录》的书稿,家严是赞不绝口:言简意赅,可备讲筵。”
司马光点点头,带着点苦涩地笑道:“那些是旧年的书稿,最近抽空整理了一下,能得韩公一言,也算是不枉一番辛苦。”
富绍庭端起茶盏,垂下眼帘,掩去脸上略显尴尬的表情。
自从在京中落败归乡,又钻进地洞里修书的司马光连着多月也不出门。现在看看,比之前瘦了不少,干枯得像根劈柴。世人见他如此,本以为是准备寄情于修书,谁想到还是打算战斗到底。
一部《稽古录》是对《资治通鉴》的补充。《资治通鉴》是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为开篇。而《稽古录》则是从伏羲说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取名自《尚书》开头的“曰若稽古”一句。富弼对这本书的确很看得上眼。
但司马光的另一部得到的评价就不一样了。名为《潜虚》,完完全全是跟气学打擂台的一本书。气学说太虚即气,而司马光则说“万物皆祖于虚,生于气”,气自虚空中生来。其针锋相对之意极重。富弼对这一本书的评价很低,直接就批评司马光到现在都没抓住根子。
气学在韩冈手中已变成了以实为本、以实为证的学问,以可以眼观的事实来证明气学要义的正确。就算司马光的《潜虚》这部书,看起来是想将易学的义理、象数两派合二为一,有着很大的气魄,也的确似乎走出了一条新路,但如果不能以实相攻,而仅止于空对空,最后的结果不过是落进故纸堆给人忘掉。
富绍庭在司马光面前当然就不能这么说,但他只称赞《稽古录》,而不提《潜虚》,司马光也明白了富弼的看法。
司马光暗自轻叹,等富绍庭放下茶盏,他又说道:“至于德先今日的来意,光已知晓。此为国事,光岂敢辞?!请上覆韩公,司马光知道了。花会之时,司马光必至。”
“宫师若能出面,洛阳人心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