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3 / 4)
宰辅们暗暗心惊。他们都知道皇帝天天都听人读奏章,但能对比两人奏章,找出其中的破绽,可知赵顼的头脑依然清醒。
这算是下马威吧。
章惇恭声道,“陛下若有生疑之处,还请明示,臣也好移文质询陕西宣抚司。”
韩冈向章惇投去感激的一瞥。这是帮他确认赵顼到底是准备针对哪一个。种家还是吕惠卿。
种家跟韩冈的关系很深。只论军中将领。李信、王厚、王舜臣、赵隆,这几位是韩冈在军中的铁杆支持者,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种家虽算比不上李信他们那么亲厚,但有王舜臣、种建中乃至种朴这一层关系在,种家可算是韩冈在军中的基本盘,相对的,韩冈也是他们在朝中的主要依仗。
韩冈不在乎吕惠卿是否受罚,也不在乎种谔的结果,但种朴和种建中这样优秀的苗子,韩冈肯定是要保住。就算他们一时受了种谔的连累,韩冈他也还要保证种家内部有人能出来递补。
赵顼又在沙盘上划字,不是回答问题,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冈”。
这是要自己表明立场吗?跳得也太远了。韩冈想着,同时说道:“臣未见两者奏章,不敢妄议是非。不过以臣之见,宣抚司和前线大将,一为帅、一为将,对战局的看法必不能完全一致。若无大的参差,当在情理之中。”
河北可能得全?赵顼活动着手指,又跳到了后果上。
这是要否定向皇后的决策吗?向皇后低着头,脸对着床铺内,让人看不见他脸上的表情。
韩冈立刻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圣人之教也。辽人既然背毁盟约,中国也不能任其猖狂!否则辽人得寸进尺,不仅是陕西,河北、河东也将再无宁日。”
“臣亦为此担心。辽人造衅,理当回击。可就怕溥乐城救下来之后,宣抚司那边还是不依不饶。”耶律乙辛的尴尬地位,让他必须维护自己的声望。可大宋这边还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事情若当真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先倒霉的肯定是河北。作为两府中唯一的河北人,韩绛当然担心家乡,不过他虽然顺着赵顼的话,却依然死扣着陕西宣抚司,“辽人弃韦州而攻溥乐城,其实还是有分寸的。只是讹诈,并不是想毁盟。宣抚司遣种谔救援溥乐城,不知之后是否有应对之策?”
溥乐城是边境上的军城,周边没有村寨。辽人来围攻,只要城池不破,就不会有太大的损失。辽人的本意还是给东京城施加压力。可如今种谔领军援救溥乐城,如果仅仅是驱敌还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