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十三)(3 / 4)
去了辽国给自己人丢脸。
韩冈不希望看到官员插手其中,但官员们对商人的不信任是根深蒂固,如果两大总社最后只选出一人来倒也罢了,可现在人数多达八人,他也没办法了,不能直接拒绝,只能相机行事。
所以就在赛马总社将使辽的人选呈报上来的第二天,崇政殿中又聚起了两府宰执,除了韩冈,甚至连新任的御史中丞李清臣也在场。
韩冈的提议,说起来也是有些犯忌。扩大与辽人通商的规模,虽然要比纳款献土好得多,但过于信重商人,在士林中肯定会引起清议的反弹。宰辅们不得不提防会有犯迷糊的御史们坏事。必须要事前跟风宪官通个气,免得最后闹起来大家都没脸——总不能再把御史台洗一遍吧?
“必须要有一名得辽人重视的大臣出使辽国,否则只凭几名商人,如何取信辽人?这几日你争我夺,在民间几乎成了笑话。言谈间不利财货,以此辈为使,岂不让辽人小瞧了中国?”
首相韩绛很少发话,但今天却是第一个站出来。京中若是跟耶律乙辛做起生意,抢得是河北大族的买卖,不过韩绛并不是为此而说话,实在是士大夫脾气作祟,对商人将国事弄得乌烟瘴气看不顺眼。
韩绛的话说进了向皇后的心里,点头道:“的确得选一个良臣去辽国,免得贻笑外邦。韩学士,你看呢?”
“的确得有人总掌此事。”韩冈还能说不吗,对那帮人他实在没话好说,不过他的话中还是留了余地。
向皇后见提出此事的韩冈都不反对,便问其他宰辅:“不知诸卿可有推荐?”
大概是商量好了,向皇后刚刚点头,张璪便就着说道:“侍御史蔡京如何?”
“蔡京?”向皇后记得这个人,侍御史已经不是小官了,前段时间御史台只剩下三五人时,就有他一个。但对蔡京的经历和才能,向皇后却并不了解。
“蔡京在厚生司判官的任上曾出使过辽国,传授种痘法。”张璪说道,“在辽国亦有声望,更曾见过耶律乙辛。”
原来如此。向皇后不由点头,听起来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她透过屏风望向韩冈:“韩学士,蔡京在厚生司中行事如何?”
“臣提举厚生司时,蔡京业已擢迁。”韩冈很想说蔡京不适任,但蔡京可是年年课最,考绩一年上下、一年中上,直接减了一年磨勘,在中书门下都有记录的,“但从衙中遗留文牍看,其人甚为称职。”
无论是从能力,还是经历上看,蔡京当然都是最好的人选之一。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