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随阳雁飞各西东(三)(3 / 4)
而且别以为她看不出来。儒生上书乱骂人,然后博个名气,这样的人多得是,也见多了。她的丈夫每年总要有个三五次被气上一回。明明是皇帝,偏偏还回嘴不得,更不方便降责,就是明升暗降,也会被人拆穿,最后惹起一片叫屈声。只能放着不理,然后躲在宫里生闷气。倒是那些重臣,反而不会乱说话,也容易处置。
她突然间明白过来,“蔡卿的意思是今天的这一封奏书,也是一样的心思?”
“殿下明见。”蔡确道,“制科之难,远过进士一科。一二等向不授人,能入三等者,几十年来亦不过三两人,四等便已中格。王平章旧日亦曾说,苏家父子之学,乃是战国纵横家一流。伪作鲁直挟圣君,却是纵横家惯用的手段。而今日上书之人,更是无才无德,除了伪作直言以邀名,别无进用之法。”
“这样的人还想得用?!”
“纵不能用,也不能加罪。在世人眼中,是为国无暇谋身,纵使说错了,也是好意。”蔡确叹道,心中却是大乐,“若是将之责罚,反是为其扬名。之前洛阳就有回报,说是嵩阳书院的一干学子意欲为流言叩阙,不知怎么就改成了上书。”
“这件事之前政事堂怎么没有上报?!”
“一开始只是有所传闻,不敢遽然相信,直到今天终于看到章疏,方才知道竟有人大胆如此!”
“……可能查得出是谁在煽惑人心?”
蔡确摇摇头:“流言蜚语,如同浮灰飞絮,如何查得出来路?”
他不打算将旧党再踩上几脚,只要在皇后心里再留上一根刺就足够了。查出了明确的犯人,就会怨有所归,而查不出来,恶感日积月累,皇后对旧党的压制,将不再会局限于吕公著、司马光那区区数人。
向皇后的心口上像是给堵了一块石头,怎么都顺不过气来。她临危受命,一心想将这个国家平平安安地治理好,对得起丈夫,对得起儿子,谁能想到,那些深受重恩的臣子,一个接着一个想要翻天。先是明着欺上门来,幸好朝中还有忠臣。等到被天子一股脑地打发干净,又立刻在洛阳传递谣言。
“上书的人确认出自是嵩阳书院!?”虽然这篇满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文章中并没有写,但方才蔡确一提,向皇后就已经牢牢记下了。
蔡确微微一愣,“……是。”但问题并不是在这里,嵩阳书院只是表征,重点是其背后的旧党。
“新任的资善堂说书,程颢是在嵩阳书院里教书吧?”对于丈夫给儿子找的两位新老师,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