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了无旧客伴清谈(三)(2 / 4)
在朝堂中,日后也还有重新返回两府的希望,但心情上的巨大落差还是免不了的。韩冈只希望他能放宽心,否则那样的心情对身体不会有好处。
韩冈陪着章惇在汴河边漫步着。现在两名天下闻名的重臣,都是穿着一袭襕衫,外面套了半新不旧的绰子,看着就像两个东京城中最为常见的不第士人,一大早起来,借着早上清醒的头脑,沿着河道回忆昨日的功课。
汴水之滨的码头,从清早就开始就是一片忙碌。
行驶在冬季的汴水上的不是船只,而是一辆辆雪橇车。当年用来紧急运送纲粮的雪橇车,如今已经成了冬日随处可见的一景。安静地泊在码头边,卸货装车,通过轨道运往不远处的仓库。
章惇的双眼追逐着在轨道上穿梭的车辆:“从港口到矿山,再从矿山到方城,如今又从方城到河北。玉昆你的这轨道可比飞船更能派得上用场,薛师正【薛向】言其可当十万大军,并非夸大之语。”
“还早得很呐。”韩冈摇头,“河北轨道七百里路,修起来就不容易,运行起来问题还会更多。”
章惇偏头看着一步外的韩冈:“以玉昆的胸襟,眼光所及应该不止河北、京西。”
“只是有些想法而已。”韩冈谦虚了一句,“小弟最想看到的是天下州郡都有顺畅的交通联络,让朝廷的政令能用最快的速度抵达最边远的州郡,能让官军在最短的时间,进驻到每一处遇敌的边疆。”
他指着脚边冻结的水面:“说到运输,水道其实是最好的,运力大、耗用少。但天下地势起伏万端,水道不通的地方,最好修造轨道作为替代。”
“朝廷的钱粮不一定能供给得上。”
“轨道货运收入不少。通过第一条的收入,来推动第二条轨道的建设,等第二条建成,又可以用来推动第三条轨道的建设。”韩冈顿了一下,“而且也不一定全都要官府攥在手中,以官政、行旅、商事往来的多寡,区分干线、支线。干线收归官有,支线交予民间。抓大放小嘛……”
“两位员外,小人这里有热腾腾的炊饼,可要来上一块!”一声吆喝打断了两人的对话。
两人一起循声望过去,离着两人不远,是个五短身材的小贩,挑着个担子,歇在路边上。
同时被章惇和韩冈扫了一眼,卖炊饼的矮子一下打了个寒战,话都说不利索了,在担子边上心惊胆战:“这两个措大眼神好不骇人,莫不是杀过人放过火的。”
正好猜个正着的小贩,结结巴巴的挤了两句卖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