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顺风解缆破晴岚(中)(2 / 4)
石纲粮运进京城,没有多余的空闲供给客运。等到明年,情况就能好上不少。”
“好?!……”方城知县勉强提起精神,冷笑的双唇上多了两分乖戾,“不知乘坐这方城轨道,收的税归谁,缴纳的费用又归谁?”
方兴脸上的微笑没有了,眼神也变得凌厉起来,这是在撒气呢,还是当真打算争一下税费的归属?
对于地方州县和代表朝廷的监司来说,权益的分配才是第一位的。
方城轨道是漕运交通的一部分。船行水上,没有说收通行费的规矩。在轨道的客运和货运交通开张之前,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一门能赚钱的买卖——“也许除了制定了规程的韩冈”,方兴想着——但眼下,只要看到商人们对轨道的兴趣,就都能听到叮当的铜板声在响。
轨道设在方城山中,横跨汝州、唐州,试问通过轨道赚取的收入该算是谁家的?
以襄汉漕运的重要性,客运和货运的收入,一年下来,十数万贯总是有的。如果汝州和唐州二一添作五,两州的知州,以及方城县和叶县的知县,都能得到一个优良的考绩,而且还能从其中浑水摸鱼一番。但这笔钱,如果算进转运司的账本中,对于转运使也是一样的有好处。
盯着方城知县好一阵,方兴忽而展颜笑道:“过税的话,漕司当然不会跟州县争。”
方城知县没有被糊弄过去,“除了山阳港,唐州还有哪里能收过税?”
在普通官道上,商人带着货物穿州过县,少不了有税卡伺候。商货过一道关就是百分之二的税——这叫做过税。
为什么说“千里不贩籴,百里不贩樵”,就是米和柴的利润太小,运费和税金一扣,运得越远亏得越多。就算卖的不是米柴等家常物,只卖些丝绢、棉布、药材、香料等贵重货物,也照样要付出成本的大半乃是数倍的税费。在原产地或是上货的港口卖得还算便宜的商货,到了京城,就是几倍几倍猛涨。
所以商人们恨透了税卡,却又不得不缴税。又不是贩私盐,能挑着担子在山里走小路,他们这等商人就是能带着进了山中,多半就给人抢了。说是太平盛世,但这天下,也只有出了黄巢这样的狠角色的盐枭,才有胆量在荒山野岭中穿行。
但在轨道上奔行的车辆怎么收税?
轨道很明显有个特点,就是不能随意停摆。一旦马车在轨道上停下来那就不知要耽搁多少时间,就这么一条路,后面的车子超不到前面去,前面停了,后面就必须停。这么一来,整条路都不得不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