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相叹投残笔(下)(3 / 4)
根脚趾头都比不上,不要他亲自上阵,只是要他硬气一点,将契丹人的无理要求直接回绝,又有什么好怕的?
韩冈都懒得在这方面多说了。他岳父王安石说得好,焉有拥万里而畏人者?坐拥亿万子民,国中带甲百万,经历过战火的精兵强将亦为数众多,还怕个什么?这两年在河北整顿兵备,又是为了什么?
要不是因为这一次的大旱,韩冈本有心上书,奏请朝廷对西夏重新开战,夺取横山和天都山,藉此消耗西夏国力,争取在十年之内,分步解决西北边患。可看着赵顼的样子,他的提议恐怕根本得不到回音。
河湟开边是熙宁五年结束的,如果连续作战,兵将肯定难以支持。但若是长久不战,战斗力也会逐渐减退。所以休生养息两三年,便是最好的开战间歇。
只是大旱还有一年才能收尾,为了解决河北流民,开封府的常平仓耗用了大半。要不是夏天的时候从汴河大批运粮进京,东京城七成的粮库都要空了。不管怎么说,攻打西夏今明两年是没指望的。
而且韩冈依稀记得,魏平真曾经说过,大宋建国以来的气候,都是涝上一二十年,跟着就旱上一二十年。从熙宁二年开始,天下旱情增多,到如今也不过五六年,若是明年再旱起来,韩冈也不会惊讶,但他平灭西夏的计划,肯定都要打水漂,只能在心中幻想了。
王雱叹了半天的气,突然问道:“……玉昆,是否有心入朝?”
韩冈摇摇头,笑道:“有元泽在内辅佐,何必小弟。”
王雱的职位远不如自己,王安石太过要求自清,所以到现在为止,王雱也只有一个侍讲、加上经义局中的职位,除了在经筵上给天子讲课,然后编纂经义外,根本没有给王雱安排任何重要的差遣。
看到王雱,韩冈不会认为自己入朝后,王安石又能给他什么重要的职位。且即便会给,御史们也会将闹起来的,最后很有可能鸡飞蛋打,还不如再等上一等。
王雱叹了口气,韩冈推三阻四,心意已经很明白了,但他还是想多劝一句,“天子对玉昆你信重非常,若是换了玉昆你来说,多半能说服天子。”
韩冈正得圣眷,尤其是妥善的安置好了流民,让他在天子眼中更加受到看重。在王雱看来,也许王安石做不到的事,韩冈能做到。就像郑侠上流民图时的那一次。
但韩冈知道自家事,他不过是个做了四五年官的小臣,有些事可以说动天子,因为他在这些事上表现出了足够的才干,加上他所处的位置有资格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