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纵行潼关道(下)(3 / 4)
其中多少人。而向西去长安,就只有两天的脚程。远近有别,为什么会选择一条远离家乡的路。
孙福长叹了一口气:“官人如何不知,如今的长安城已经没粮可放了。”
韩冈听了一惊,“这事你是从何得知?难道已经去了京兆府不成?”
“小老儿没去长安,也是上路时听人说的。”看着韩冈可能不信,孙福又急道,“华州都是在这么说,从乡里出来的,就没一家去长安。”
韩冈与种建中交换了一个眼色,的确,他们在长安并没有看到流民扎堆的情况。
又问了几句闲话,孙福就很识趣地告辞。
等他起身离开,韩冈便皱起眉头:“长安怎么会没粮了?今年关中又没有遭灾?”
“欺上瞒下的事可还少了?那个地方的粮囤不养了一群耗子?!”种建中愤世嫉俗地说了两句,却又沉吟起来,“但这是长安啊,怎么会先没粮……会不会是为了明年便民贷的本金,所以不肯开仓?”
“不至于的。郭太尉不会如此不智!”
虽然种家跟郭逵关系不睦,但种建中也承认,郭逵怎么都不可能糊涂到为了,而不出手援助华州灾民。
那么,长安无粮的消息又是从哪里传出来的?要知道长安的粮仓数量,是为关中之最。
照着司农寺制定的便民贷款的条例,常平仓再怎么向外放贷,最少都要保证三成上下的仓储。就像是后世的银行准备金,不会全部都砸出去。加之如果放贷数量不足,还有抑配——也就是强行让富户来借贷——这一手段,基本上只要不是碰到席卷一路的大灾,便民贷款可以说是旱涝保收,并且常平仓依然能保证一路民生不至于有大的危险。
秦凤路的确是与关中分家了没错,但韩冈一年多前,就在陕西宣抚司待过,至少知道一点长安这边的永兴军路转运司的情况。白渠灌区的歉收,虽然使永兴军路这两年军备不振,无力用兵,可也不会让灾民饿着肚子。
“从长安过来,没有看到流民。可见这消息的传播效率之高,让所有的华州流民都往东去,而不是往西行……无头流言能一下驱动了所有人,若说是无人在后兴风作浪,未免有些不合常理。”
不过若真的有人传递谣言,驱使流民前往关东,那他们胆子未免就太大了一点。
“现任的京兆尹不是郭逵吗,谁能在他面前玩花样?”种建中拿着韩冈方才的话来反问。
“所以想不通啊,山崩看似厉害,但华州的灾其实并算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