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6章 丝纺中心(2 / 4)
楚这个部门是干啥的衙门口,将每个人的职责区分的清清楚楚,治安有警察局,审案有大理寺,安抚地方有民政局等等,而作为一郡最高长官的慕容远,所要做的就是把握全郡的大局方向就可以了。
对于地方主官,大明考核的标准其实也很简单,一是经济的发展,二是本地的稳定。对于慕容远来说,他主要做的就是大力发展梧州的经济而已。至于稳定,刚刚经过大规模清洗的江南地区,所有人都老实得跟鹌鹑一般。
对于楚地实力最为雄厚的财阀谢氏的女婿来说,慕容远比其它地区的那些主政者有着先天的优势,他的岳父大人,不但自己在梧州有着大笔的投资,还拉来了许多跟谢氏有关系的那些财力雄厚的家伙一齐来梧州发财。楚国归明之后,土地改革便一直在持续不断地推进,那些失去了大量土地但手里又有着大笔现金的家伙而言,想要找到一条稳定的发财的道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很多行当,早已被人瓜飞殆尽了,想要插进去,付出的代价不是一般的大。而有了慕容远这个切入点,他们自然是欣然前来。
慕容远自然也是雄心勃勃,对于他而言,成为这个庞大帝国未来的首辅才是他的最终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他自然就要表现出比别人强大多的能力才有可能达成。蛮人出身现在是他的亮点标签,但越往上走,这个标签则会成为他的阻碍。
梧州,将是他亮眼政绩的第一个标杆式地域。
现在他正致于将梧州打造成江南丝绸棉纺制口的生产出售中心。而在以前,这个地位,属于湘州。但现在随着海上贸易的大发展以及蒸汽厂坊的出现,不靠海的湘州已经在新一轮的竞赛之中败下阵来了。整个产业中心,正在向梧州迅速地迁移。
得益于老丈人的大力相助,慕容远募集了大笔的资金,在梧州的阳泉扩建码头,建起了大型海船能够停靠的大型码头,修建大型仓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地的丝绸棉纺的商人们在这里聚集,在他的一系列的动作之下,阳泉这个靠海的县城,正在慢慢地向着慕容远心目中的目标达成。
“阿远,成功了,成功了。”一阵爽郎的大笑声从大厅之外传来,正在与警察局的一位官员讨论为警察们换装的费用问题的慕容远霍然站了起来,看着走进来的岳父谢成。
“搞成了?”
“当然搞成了。”谢成大笑着道:“你可别忘了,论起对纺织机这些东西的精通程度,我们楚地的人,比大明本土的人可要强多了,我精心挑选了那么多有经验的老家伙,又从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