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王元朗的责怪(5 / 6)
回头再一想,这几个问题,重要吗?
兴许真的不重要,这大华朝,虽然是夏家的。但是这天下,并非只有夏家。徐杰想得起记忆里的一些事情,吴三桂开了山海关,有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有了包衣,有了奴才,有了留发不留头,有了拖在汉人脑袋后面的大辫子。
有了“宁与洋人不与家奴”的话语。
所以这大同失不失得?这大好河山能不能破碎?能不能让万万人卑躬屈膝口称奴才?能不能让万万人被肆意杀戮奸淫?
如果这万万人只是历史里的一个数字,只是话语故事里的谈资,那也罢了。但是此时这万万人,就是徐杰眼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徐杰吃着他们种的粮,穿着他们织的布,用着他们生产的所有东西。岂能真的不管不顾?
面对这些问题,头前那几个值得与否、必要与否的问题,又算得什么问题?
“王枢密,在下只有一语,死而后已!”徐杰答道。
王元朗露出了一丁点苦涩的微笑,接过亲兵递来的地图与一些文书,把地图摊开在桌案之上,只道:“徐文远,且上来看吧。”
徐杰点点头,却又连忙转头与张立说道:“张大帅,请!”
张立走到头前,便听王元朗指着地图开始说着边镇局势,哪条路好走,哪条路不同车架,这里几日路程,那里几日路程,室韦人在长城之外聚兵的态势,辎重情况,匠人多寡,士卒那部堪用,哪部不堪用。
哪个军将擅攻,哪个军将擅守,哪个军将秉性如何……
事无巨细。
徐杰甚至随后拿起桌案上的笔墨在记。
张立却是听得满头大汗,越听越是着急心虚,看得徐杰拿笔不断在写,才能稍稍心安一些。
徐老八站在徐杰身后,盯着地图目不转睛,徐老八虽然是老军阵,尸山血海爬出来的汉子。但是徐老八也是第一次如此接触战场全局,以往他不过是个基层小吏。
徐杰不时发问,王元朗也极有耐心慢慢解答,从白天到晚上,灯油都加了几次,茶水也不知喝了多少,王元朗才说完全部要说的话语。
已然是半夜,军营里聚将的鼓声还是响起来了。
三镇总兵张立张大帅,打马上任,迎接他的是无数军将诧异的目光。
大帐之内,炸开了锅,不论王元朗如何拍着桌案,也止不住众多将领的话语。对于这些军将而言,让进城金吾卫的指挥使代替王元朗指挥大战,这是何其愚蠢的事情?军将们岂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