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6章 低温报告(2 / 3)
拥有一系列对抗寒冷的生理能力,比如心跳减缓,体温降低,减少活动甚至不活动,外加长时间的睡眠。
目前北方的虫灾主要是巨蚁、巨蝗和巨蟑螂这三种巨虫。
报告对三种典型巨虫予以分类说明。
首先是巨蚁,巨蚁的习性与蚂蚁近似,实验发现,巨蚁原本的生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外界的气候变化,由于体型大幅度增加,加厚的几丁质甲壳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因此巨蚁在七度左右仍然具有活动能力,而普通蚂蚁在气温低于10度时就会进入冬眠。
从这个方面来讲,蚂蚁的巨型化确实带来了一定的优势,不过实验还发现,若将模拟环境中温度降至零度以下,持续一段时间再将温度升至零上,冬眠的巨蚁只有四分之一还能苏醒过来,若是延长冰冻时间,复苏的巨蚁数量还会进一步下降!
叶涵看到这里,突然想到了著名的液氮冷冻金鱼实验,他虽然不了解这个实验的原理,但是听过一种说法,那就是金鱼被液氮冷冻后之所以还能复苏,是由于金鱼的体积很小,低温可以迅速将金鱼冷冻,金鱼体内的水分来不及结晶,不会破坏细胞结构。
而人和其它大型动物的体型过大,低温不能迅速将身体内部的温度降低,身体内外温差过大,结果就是细胞中的水分冻结。
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常识,细胞中的水一旦结冰,就会胀破细胞壁,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结果就是人直接被冻死,而不是像金鱼那样扔进水里就能活过来。
或许有人会说,把人扔进水里,就算本来能活过来,也会被水淹死。
这一点叶涵完全不赞同,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看过一则小白鼠在液体中自由活动的新闻,如今就算仍然达不到人体应用的水平,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实现人类的液体呼吸。
关键问题还在于冷冻的过程,而不是复苏的方法。
收回发散的思维,叶涵重新把注意力放到报告上。
报告中提到,蚂蚁的冬眠并不是一觉睡到春天,而且老老实实呆在洞里减少活动,吃储备的食物过冬。
北都方面的专家认为,北方的生态环境已经被虫灾严重破坏,巨蚁的捕食对象极度稀少,对巨蚁是否能在秋季获得足够的食物表示怀疑,猜测蚁群很可能在漫长的冬季中因缺乏食物而灭绝。
综合以上两点,北都方面的专家认为,只要坚持到冬季到来,巨蚁的问题将得到彻底的根绝。
叶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