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找来了(2 / 3)
来是杨大人,杨大人镇守三边多年,劳苦功高心慕久矣!”
虽然只是见过几面,也常年身在边疆,但是大明谁不知张知节的大名?这些年来围绕着张知节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堪称传!如今张知节身居高位并不是没有道理,平心而论张知节确实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他要怼张知节,但是他依然对张知节钦佩不已,特别是此次张知节开海,让大明朝的国库宽裕了不少!身为三边总制的杨一清深深感到了国库紧张的苦楚。
三边才是最需要银子的地方,也是最耗银子的地方,军械得要银子,发饷得要银子,抚恤得要银子,修缮城墙得要银子。。。。。。
都说如今边军战力不行,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力不行。国库不能承担更庞大的军费,连固守都困难,更无力像永乐年间那样北伐。
杨一清拱手笑道:“张提督南下开海辛苦了,听说张提督此次开海,押送八十万两税银入京,实乃朝廷一大幸事!”
张知节笑道:“杨大人谬赞了,全赖皇信任,本督实在不敢居功!”
杨一清听了正色道:“功是功,过是过,是非功过自在人心!张提督这些年锄奸平乱,开海通商,定社稷,兴国力,实有大功于朝廷!”
“但是我辈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居功自矜方是为臣之道。”
张知节听了正色拱手道:“受教了!”
杨一清沉声道:“本官这次入朝述职,正有一事想要问问朝廷,边军向朝廷请调军械,其六千支火铳竟然迟迟未曾交付!本官屡次催促,竟然如石沉大海。”
张知节听了忍不住苦笑,原来是应在了这里,当初自己接手军器局,当即停了所有的单子。别的地方无战事停了也还无妨,边军说不定什么时候有战事,所以杨一清这是找了来了。
杨一清接着道:“所以本官这次回京一定要问一问,这火铳到底什么时候能交付?问来问去,皇和内阁都推到了张提督这里!张提督如今提督军器局,是不是要给本官个说法?”
张知节苦笑道:“杨大人找本督确实是找着了!这样吧,军器局还有两千支火铳的存货,我给杨大人吧!”
杨一清来到了京城之后亲自又是找皇又是找内阁,现在更是找到了张知节的头,算要不出来六千支火铳,四千支火铳总得给吧!
结果竟然只有两千支,杨一清听了当即不满道:“两千?当初内阁批复的是六千,如今张提督给本官两千?张提督这折扣打的未免也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