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七章 抵达京城宣召急(2 / 4)
官位由尊而卑排列,若官位高的在东,便是尊右贱左,反之是尊左贱右。
具体来说,夏商周时,一般朝官尊左,燕饮、凶事和兵事则尊右;战国时朝官尊左,军尊右,秦朝尊左,汉朝又尊右,唐宋明清则是尊左,唯独元代尊右。
所以在明朝,一般喜庆活动,是以左为尊贵,凶伤吊唁则反是以右为尊。
李秘早不是新人,无论是宫规矩,还是官场规矩,他早已烂熟于心,即便漂泊在外这么多年,也从不敢忘了这些规矩。
从此时的站位来说,郑贵妃和福王明显占尽了风,而身为东宫太子的朱常洛,则有些落魄之意。
这一路李秘也早已向李成梁打听清楚,国局势实在是太过恶劣,这也是李成梁不愿在留恋官场的主要原因。
至于斗争到了何种程度,只消一件事便足以说明严峻。
身为国家朝廷的大管家,内阁的辅臣,此时只剩下朱庚一人而已,沈鲤等人早已在这场争斗之黯然收场,离开了内阁!
大明朝的皇帝之所以动不动几十年不朝,也能够保持政务通畅无碍,又不至于让皇帝胡作非为,内阁制度是最高明的手段。
内阁通常有三四个辅臣来组成,而皇帝为了平衡,也会挑选政见不同的人来担任辅臣,为的是让辅臣们不至于穿一条裤子。
若只有一个宰相,皇帝势弱之时,宰相极有可能独揽大权,可内阁几个人政见不同,自然要争辩,又能把事情办好,又不至于有人独揽大权。
不得不说,大明朝的国祚能够延绵这么多年,靠的全是朱元璋建立的这一套官制,虽然朱元璋没有读过太多书,但不得不说,他将人心洞察到了极致,单说这套官制,足以傲视整个古代政治圈了。
此时内阁便只剩下朱庚一人,而这个朱庚本来是内阁之最低调的一人,根本不沈鲤等人,何时能够轮到他说话?
或许也只有这样,最后留存下来的,也只有这么个没主见的人吧。
从朱翊钧决定不让福王之藩那一年开始,估摸着他早已经预想过这种结果了吧。
不过这些念头到底只是在李秘心头一闪而过,他暗自吸了一口气,朝朱常洛这边行礼道。
“臣拜见太子殿下,拜见恭妃。”
朱常洛见得李秘,也是猛然抬头,仿佛见到了黑暗之的明星一般,一把抓住李秘的手,激动道:“先生您终于回来了!”
此言一出,他也是眼眶湿润,仿佛受了多年委屈的孩子,终于再度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