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贞慎翁主冲动时(2 / 4)
仪态,可在李秘看来,到底是有些小家子气,虽然极力模仿,但终究有种乡下小姐模仿大家闺秀的扭捏。
这也是因为李秘见过太多这种皇家的金枝玉叶,楚王府那边的归宁郡主也不说了,单是一个郑贵妃,便足以刷新李秘对高傲二字的认知,而他又从王皇后的身,看到了甚么才叫母仪天下。
如此一来,贞慎翁主的扭捏做派,在李秘眼还真算不得甚么风情万种绰约万千了。
贞慎翁主本以为李秘不过是从六品官员,会被自己的威仪吓住,从而帮自己掩盖,可李秘的表现却不卑不亢,甚至有些高高在,这也让她没了太大的底气。
李秘看了看忐忑的贞慎翁主,而后反问道:“这该是本官的问题才对,汝兄光海君敢带你过来,说明这是经过你家王爷允许的,你不想想自己离开之后,光海君该如何收场?”
贞慎翁主乃是王女,对政治也不陌生,甚至早做好了心理准备,这辈子只能当一个政治牺牲品,为了政治目的而放弃自己所有的幸福。
然而她到底是向往自由自在的少女,尤其是崔尚狐这样的女子在自己身边,对她的影响实在太大。
若她老成一些,或许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可她毕竟只是个十二岁的少女,正是叛逆期的时候,加对崔尚狐的能力过分信任,也不管不顾了。
此时被李秘这么一提醒,贞慎翁主也陷入了沉默。
所谓一时冲动,总有冷静下来的时候,当人变得理智之后,诸多顾虑自然也涌心头了。
今夜若是没有李秘看破她藏匿起来,说不得她与崔尚狐会想法子离开,事情也无法再挽回了。
然而李秘一句反问,便让她冷静了下来,她便不再是那个向往自由的少女,而是王女,是朝鲜翁主,是带着外交任务来的大明!
李秘其实也并不担心她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因为朱翊钧根本没有心思考虑给儿子找媳妇儿,到底是朱常洛还是朱常洵来当皇太子,已经够他伤脑筋,又怎么可能给这些小屁孩子找甚么朝鲜妃子?
李秘也是接触过后才深刻体会到,后世史料对朱翊钧的抹黑到底有多么的严重。
要知道写《明史》的是满清以及晚明东林党的残余人败类,大明朝的历史是被严重丑化的。
人都说大明实亡于万历,这实在是一口大黑锅,焦点便在于万历怠政这四个字,但李秘已经知道,怠朝并不等于怠政,即便万历不朝,也不是不理政。
早朝只是个形势,走个过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