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高抬贵手(2 / 5)
证据,都是自己双手送到人家手里的。
“大老爷容禀……标下跟您面前不敢说假话,确实和几个儿郎们一起做生意。这也不怪我们,实在是边太苦了,大家在沙场卖命,图的是一刀一枪搏个富贵。可是死的别说了,活下来的离富贵也远着。在边关辛苦卖命,提心吊胆伺候官,辛苦一年赚的钱也没几个,用钱的地方却多。子弟要袭职,老婆孩子要买首饰穿新衣裳,家丁们要娶老婆要兵器甲胄,处处都要用钱,来钱的路子……是那一条。”
边关这种地方属于危险与机遇并存,只要有门路,想发财倒也不是太难。沙场生死相搏的敌人,同时也是自己最重要的客户,还有可能变成袍泽手足,这是眼下大明边关的情形,虽然荒诞但是真实。边军里存在大量蒙古人,像是嘉靖朝号称猛将第一的马芳,三百家丁都是蒙古人。他是带着这三百蒙古人到蒙古部落烧杀抢掠捣巢赶马,合作非常愉快。
俺答在嘉靖年破关困京,导致朝廷斩了一个兵部尚书,嘉靖停止了对元朝皇帝的祭祀,还特意要求在奏章把虏字写的很小,与明朝可为不共戴天。到了隆庆年间成了朝廷加封的忠顺王,与朝廷合法贸易,顺带还帮助朝廷守卫边关。敌人朋友的身份来回转换,今日敌明日友复明日又成敌国,是眼下边关的情景。
这里是一片混沌之地,在此很难说的清是非对错,在这种地方想要一个黑白分明是很艰难且不切实际的事。把一切行为总结起来,其实是一句话:我要活下去。如是而已。
边军与部落互相贸易,把朝廷命令禁止出口的铁器、兵器都卖掉,或是对做这种生意的商队抬一手换取贿赂,至于这些铁器会不会变成秋季射杀自己的箭头,根本没人在意。最为严重时,边军替蒙古人放羊,蒙古人替边军守烽燧的事也发生过。
当年嘉靖年间大同总兵曾经严令禁止部下与蒙古人贸易,要求全面禁止边军与蒙古人交易,结果导致了一场兵变。被剥夺了经商资格的官兵选择割下总兵的首级,并联络蒙古大军为奥援,以竖起反旗的方式向朝廷表达边关对于商业活动的迫切需求。
到了隆庆年间,虽然马市的存在把这种走私贸易尽量正规化,使其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但是走私贸易并未因此禁绝。于当下而言,铁器、羽毛、大漆都是禁止在马市出现的物资。有些时候如果蒙古发生灾荒,朝廷还会命令禁止出售粮食,通过贸易战的方式,在草原制造动乱。
于决策者而言,会认为这种命令高瞻远瞩,是战略的妙手。可是在实施层面,无非是为走私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