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迷弟(4 / 5)
容易,即便是扈从官军也未必完全可信,眼前的戚金是天派来给自己帮忙的好助手。
未思进先思退,最低限度也要保证自己和家女眷的人身安全。固然如今的范进不是弱书生,可是身在边地,有一员虎将保驾自然最是放心,是以范进对于戚金的态度格外优容刻意结交,戚金也自受宠若惊。话渐渐多了起来,态度也不像方才那么拘谨。
“标下虽然是武人,但是也识字读书,范老爷写的那些话本,也特意买来看过。尤其是精忠传、杨家将这几部书,连我伯父都很喜欢的,还特意拿了里面的故事来教训士卒。要下面的儿郎像杨令公、岳武穆这等忠臣来学,以身许国,以性命报答君王。他日自然也有人给他们树碑立传,名标青史。”
戚继光训练士兵的方法,其实是把部下士兵当成军官预备役来培养。士兵在入伍前基本都是盲,入伍之后则由戚继光派人教授字,让他们能读会写,有需要时,人人都可以担任基层军官。
他们读书的教材原本都是军令,眼下已经变成范进写的那些宣传忠于君,宁死不能造反的话本故事。这时代的人第一是愚昧迷信,第二是思想没有自己的体系,特别容易被人影响,换句话说三观没成型。
像是清末鼎鼎大名的哥老会,在军队里极有影响力,龙头山主的大令远军令有效。明军的情形也类似如此,在军队里教门同样广泛传播,只是没形成哥老会那么强大的生命力也不成体系而已。
对于这些士兵而言,跟他们讲圣人之道并没有什么用。毕竟这些基层士兵缺乏理论知识学习,对于高深的道理听不明白。范进写的话本从一开始是为民间服务,对于这些士兵而言格外亲切,寓教于乐完成了思想的转变。
能够用娱乐的方式讲道理绝不搞高台教化,这是范进从一开始定下的目标,搞思想工作不等于非要一本正经,花旗国那种在勇敢的心里宣传自己价值才是王道。
后世在这个领域没法战胜花旗国,在这个时代总算有了这个机会和能力,范进自然不会放过机会。大多数人对于其用心看不出来,普通人拿话本只是当个乐字,人士子也是个消遣之物,真正能发现话本妙用的人张居正算一个,戚继光也算一个。
起严苛的军法,使用话本宣教效果更好,眼下蓟镇士兵有很多已经成了范进的书迷,包括戚继光叔侄也是如此。戚继光是把话本作为一种宣教工具进行研究,戚金正在年少,除了打仗之外爱好也颇为广泛,对于范进的作品却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范进所有写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