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自由贸易港畅想(2 / 5)
船长得找根桅杆吊。
林海珊最近势力飞速发展,很大原因是范进帮她打通了江宁的丝绸门路。在内织染局取消之后,那些曾经在里面做事,为皇家织造贡缎的工匠,都被宋瑾、董小五之流雇佣,或是自己单干,林海珊是他们最大的客户。
曾经只有皇帝能穿的明黄绸缎乃至龙袍,现在都成了海市的交易品。这些洋商对于大明帝国皇帝专用服装、绸缎的兴趣非常大,毕竟单这个身份加成,足以让商品在母国翻十几倍价钱。林海珊垄断了这条贸易线,是掐住了这帮人的脖子,得罪林海珊得不到这么好的贡缎,谁还敢招惹她?
不过对洋人来说,这样还远远不够。明朝虽然在月港开海,但是对海外贸易还是持有抵触情绪,尤其是对洋人依旧当贼防。这种心态也不能说全错,毕竟这帮人确实都是贼。放他们到内地贸易,必然产生经济纠纷以及治安问题,明朝地方官眼下又是出名的懒散,不想承担责任,自然驱逐了事。
在出口商品,明朝又实行严格的管制,包括广东产的建铁,也是严禁出口物资。在丝绸等奢侈品限制也大,对于颜色、数量、品质都有严格规定。要求是优先保证用,其次是勋贵大臣赏赐,再次是对北虏的交易,这些满足之后才能考虑外销。至于明黄绸缎龙袍之类,更是想也不要想。
虽然通过走私渠道,可以获取一些违禁品,但是总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次洋鬼子得知林海珊居然可以见到这庞大帝国的皇帝甚至是首相大人(在部分洋商心目,一个国家的首相它的国王更难见到),纷纷砸下银子来,是想开出一条正规贸易的商路,取消商品限制。让明朝的特产品可以随意卖到海外,反过来海外番货也可以放心输入内地。
林海珊不是观音菩萨,也不会真的一心一意为洋人出力,不过洋人提的需求里,有一些和她个人利益诉求符合。开放市场,把洋人贸易合法化规模化,前提是由她做代理人,而且是唯一的代理人。
如果把明朝与海外的贸易看成明朝国内贸易,她追求的目标,是称为垄断型牙行的所有者,做大明海贸的牙人。
“如果能做成这件事,我是海的王,当年老船主那么威风,因为他控制着海商路。不尊奉号令者,不能在海做生意。海的事说到底是生意,折能独霸这些生意,谁是海王。我做了海王,等都我们的仔长大了,让他接着当海王,你在大员做太皇,你做芝麻官威风多了。”
“想法不错,但是……和自己的实力并不匹配,至少目前不是时候。”范进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