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办学(上)(3 / 5)
觉得他们还能踏下心去读经史么?算他们能够安下心来学,老夫也不耐烦教!”
“这自然不是教授经史子集的学校,也不该由老泰山来教。他们何等样人,有什么资格在泰山面前聆讯?小婿想来这所学校教授的内容,是教他们如何做官,如何做事。本来这些是他们自己该会的东西,但是这些人太笨了,没人教学不会,没办法只好从头开始教授。像老泰山赏赐的那本手札一样。”
“当今天下够资格看那份手札的人不会超过十个,那些人没有资格。他们做官,应该有拿俸禄的本事,如果这都要人教,别坐在这个位置。总不能去手把手教他们该怎么施政牧民,咱们是朝廷,又不是蒙学。”
“老泰山见教的是,按说既然做了官,该有对应的能力。能者劣者裁汰,不合格者摘了他的纱帽。可道理只是道理,大家总得顺应现实。有人有忠心没才干,有人才干足以胜任,但是忠心又不足。固然可以摘去他们的乌纱,可是换来的人也未必好到哪里去。没办法,我们只能自己动手教她们做官,告诉他们老泰山要什么,以及他们该怎么干。如果肯听的,给个前程,不肯听的,那只好打发他们走路。所以小婿的想法是,以小婿治理元的心得为书目,小婿自为讲官先给几个官职不高才具有限但足够忠心的人来讲。再找一些人很聪明,却不听话的人,教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以后以这些人为教授,再去教其他人,所有的官员必须要在老泰山这里受训考核合格,才能派出去任官,否则别想等到好缺分。”
范进想出来的方式,说白了是后世的x校。短时间的培训,不可能真的提升才具。但是大明朝的官员本来不缺乏才干,更多的时候,他们只是懒得为老百姓出头,不想认真做事,只想要敷衍公务得过且过。范进不认为自己在元的行政手段真的无人能及,或许被培训者可以想出自己更好的方法。搞这个培训的目的,是让他们搞明白风向:张相爷是要你们干活,但是目的是要让大明天下太平,不是让你们下去搞事。谁如果搞新法搞到天怒人怨民心鼎沸的地步,那是新法的敌人,张相爷先饶不了你。
以往类似的话张居正也会安排人去说,可是没有实例在那,这话说了也没人听。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又让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这活没法干,不是我们不愿意干,而是实在干不了。而且不是自己干不了,是所有人都干不了。现在有元这个例子在,这种话没法说。范进的手段不算出,说到底是能放得下身段,能够把百姓当一回事而已。
范进相信,这种事不需要非说在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