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通风报信(2 / 5)
回得范老前辈指点,晚生一定好好揣摩老前辈窗稿,下次乡试时,希图文昌护佑,得个出身。”
“周小友客气了,其实我看了你的文章,学问是不错的,做文章也极扎实。若是在我们广东,这样的文章一定可以中举的。山东文教虽然比广东为强,但也不至于真差这么多。说到底,我看还是考官不用心,你这文章总得细心去看,才能读出好处。下一次乡试万一卷子还落在这个房官手里,一样不容易出头。其实我想,不如我们跳过秀才,直接去考举人。”
周进一愣,“范老前辈,您是说?”
“捐个监。到时候直接下场考举,一旦发过,岂不是省了好大气力。我再跟你谈谈,这文章开头怎么个做法,不愁不能得个功名前程。”
范进当然不会说,自己只是根据儒林原著经验,周进在贡院撞板后,同行商人集资给他捐了个监,从那开始周进飞黄腾达,走上了成功之路。只能用一个主考官的理由作为规劝。
对普通读书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功名的吸引力更大,周进自也不例外。听到范进说的捐监,他一言不发,但是眉宇间的神态,其实已经出卖了他的想法:他动心了。
只是看看四周,他又叹了口气。“朝廷现在没开捐纳,就算开了,也不是几两银子能办成的事。怎么也的几十两银子,姐丈只是小本经营,哪里来的那么多钱,范老先生厚爱,晚生铭记肺腑,此事……怕是难成。”
他们所在的,正是周进栖身的小店。这店房就是最下等的大车店,十几个人睡一张大通铺,财物都要自理。房屋低矮,墙壁熏的黝黑,房间里一股恶臭刺鼻的味道经久不散,熏的人直欲做呕。
即使掌柜对读书人想要优待,在这种环境里,也无非就是少算几个房钱,其他也做不到。住在这样的店房,当然拿不出几十两银子开捐,周进本人的那点积蓄,也远远不够用。
范进道:“这事是我说的,自然是我来帮你办。这段时间,你就在店房里等我消息,不要乱走动。我这里有五两银子,你拿着先做吃喝花用,千万不要急着走。”
“这……这怎么使得?”周进连忙起身道:“范老前辈,这事是使不得的,大家萍水相逢,前辈指点晚生几篇文章,已是天大的恩惠,他日晚生若得高中,必念老前辈大恩大德。这捐监之事,哪能让老前辈破费,万万不能。”
“不必客气,你我一见如故,这便是缘分。再者,你的文章也确实是好,像这样的好文章不中,是学官无目,我这也是替国家寻访贤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