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争议(3更求月票)(2 / 4)
此,足以告慰忠义候在天之灵,也有人翻出故纸堆,拿出《礼记》来,祭不是这样写的,这一场祭祀会触怒亡灵。
于是,吵得面红耳赤,然后,吵不出结果,打将起来了。
其实这件事的最大争议,并非在这正气歌,而在于礼。
礼法,是国家最重要的事。
因此有人提出,陈凯之才华固然横溢,却也需予以惩戒。
在朝廷,这种争议,其实也不算太多,主要是翰林那儿闹得颇厉害。
可洛阳纸贵,导致一些读书人竟将人家纸铺砸了,京兆府下傻眼了。
还有这样的操作?只听说过有人做买卖价钱谈不拢,引发争执的,不曾见非要高价买不到东西,于是恼羞成怒,砸人铺子的。
京兆府只好拿人了。
紧接着学宫那儿,则不得不去捞人。
可是……此事朝却是出的诡异,宫没有丝毫的动静,似乎在等待什么。
而赵王殿下,已是入宫请罪。
请罪的理由,则是祭祀大典不力,恳请惩处。
本来朝野内外还算是安静的,可赵王殿下这一请罪,顿时引起哗然了。
这下子,争议的重点在于,这个大典举办得是否成功。
而成功的关键,还在于正气歌。
有人认为极为成功,一篇祭,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若是忠义候在天有灵,定能感受到安慰。
可也有人觉得很不成功,因为礼法有失。失了礼,是对忠义候的不敬,这怎么能算成功呢?
这自然要受到众人谴责。
赵王请罪,但凡有点城府的都知道,这其实是一个讯号。
即意味着赵王认为这一次大典不成功,连他都主动请罪了,有些人自然也坐不住了,于是雪片般的奏疏,纷纷飞入宫,有人开始弹劾陈凯之无礼,请求惩处。
事情开始变得越来越值得玩味起来。
而陈凯之,处在这风暴的心,却也是有些哭笑不得,不过他似乎并不在乎,因为对他而言,与其胆战心惊的等待着朝廷最后的结论,倒不如好好的继续读他的书,学习他的——兵法。
陈凯之对于兵法很有兴趣,如常的清晨赶到了校场。
见到了武先生,武先生朝他一笑道:“练箭还是继续学习行军布阵?”
这位武先生,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大典一句话,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陈凯之想都不想,便道:“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