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老将军的下落(2 / 4)
,百死不悔,在对外征战的上百年间,战死者多达千人,没有一个屈膝投降……
王德用的死,深深改变了大宋……潜藏在所有人身体里的尚武基因被唤醒了,大丈夫征战沙场,马革裹尸,那是最高的荣誉!
大宋的敌人还太多了,处境还太危险了,如果不能发愤图强,扫平四方,随时都会有战祸落到大家的头上。
每一个好男儿都该投军,大宋应该像汉唐一样,把曾经的耻辱,洗刷干净……整军,备战,光复故土,扫灭敌国,开疆拓土……几乎成了所有人的共识。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谁要是还念叨这样的话,只会招来强烈的鄙夷,那些书院的学子够一反常态,积极练习弓箭马术,研读兵书,关心战事,以往每逢文会,谈的是诗词歌赋,到了如今,全都变成了兵书战策。
一个个指点江山,慷慨激昂,别管说得对错,至少大家关心有用的东西了……任何变化,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那些藏在暗处的文人,习惯拿小说话本攻击王宁安,可别忘了,王宁安是玩这一套的老祖宗。
这么多年,王宁安不断在宣扬对外作战,从各种文章,到小说戏曲,几乎是不遗余力……而且随着收复幽州,灭掉青唐,对外作战连番胜利,普通百姓士人的心气都高涨起来。
既然打仗有利益,为什么不动手?
尤其是那些商人,更是最为热切。
打仗要采购军需,他们的作坊有钱赚,打赢了能开拓市场,获得更多的物资原料,还是有利可图,战争债券又是最好的投资商品,一本万利,傻瓜才不愿意买呢!
除此之外,吏治改革也激发了官员们的士气和斗志。
以往是论资排辈,看学历,只要是一甲二甲的进士,不出错,按部就班,就能宣麻拜相……现在不行了,连三元及第的都被罢免了,要想升官,就要有政绩。
试问,天下间还有比开疆拓土更好的政绩吗?
不说王宁安,光是王韶,入仕两年,就成了一方封疆,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军功吗?
他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行?
不知不觉之间,王宁安已经塑造出了一个好战的环境。
王老将军战死,就像是一记闷棍,把大宋这头巨兽给打醒了!
宗室子弟投军报国,新科进士投笔从戎,士兵同仇敌忾,青壮积极参军,君臣上下一心,所有人的怒气都燃烧起来。
来吧!
让你们吃尝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