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扬州一日(2 / 5)
倒是他身旁一个清瘦灵秀的书生,笑着道:“好啦,到底是在外面,本就招人看……还是不要太招摇的好。”
这才安抚住一群没出息的笑的面红耳赤的“读书人”……
一行人这才收拾了下散乱的青衫璞巾,装模作样的干咳几声,而后随贾琮一起往外东关大街上行去。
……
今日天晴,太阳暖煦。
贾琮见姊妹们在家里闷了好些日子,整日里顽笑打闹也倦了,又极艳羡茶娘子在外面的传奇往事,索性就带她们出来逛逛。
虽然从长远思之,贾琮的地位险而又险,需要谨小慎微。
但在近二三年时间内,至少在江南地面,他几乎可以做任何他想做的事,还不用担心被冠上离经叛道之名……
当然,尽管打的主意是要与民同乐,但先前还是用锦衣卫缇骑将整条关东街来回犁了几遭。
致使原本该人潮涌涌的繁华街道,今日人群稀少。
街上百姓未必比便衣护卫多多少……
但这也足以让一群在内宅方寸地生活了十数年的女孩子们既激动紧张又羞涩害怕到颤栗,好刺激,好过瘾!
东关大街上店铺林立,成衣店、陆陈行、油米坊、绸缎庄、水粉铺、金店、八鲜行……
吃、喝、穿、用、戴,应有尽有。
这些店铺里的老板,先前几乎都被人提点过,今日明目些,但最好管好自己的眼睛,不要乱看。
生意人,自古都是最精明的一拨人。
怎会认不出贾琮为何人?自然也就明白了他身边那群“书生”为何人。
后面得到消息的店铺,甚至专门派人匆匆回家,将内眷接来照应。
别说和这位如今在扬州府一手遮天的少年权贵搭上关系,只要能讨好一回,对他们来说都有天大的益处。
这些自然逃不出贾琮的眼睛,周围随时有人与他汇报周遭情况。
不过他并未阻拦什么,本就是为了陪家人散心,又不是让她们来体会真实的民间疾苦,去和油腻奸猾的商贩讨价还价。
所以当一群人进了绸缎庄,黛玉挑出一匹浅黄色绣青竹的苏锦,满心喜欢时,贾琮就建议她同老板娘搞搞价格。
黛玉在得知这一匹苏锦价值十二两银子时,迟疑了下,还了个十一两二钱……
老板娘陪着笑脸还未说什么,贾琮便笑道:“哪有这样小气还价的,你要直接问六两行不行?”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