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打了满京城的脸 (二合一)(2 / 5)
么一批有能力有经验的专业精英团队,即使要花费不菲的资金培养,也再所不惜。
………
除此之外,《杂志》还有其余各项支出,比如获取新闻,《杂志》可是明文说了要按劳犒赏,如果真有得力的新闻,《杂志》不可能出尔反尔。
还有邀请名人采访、撰稿,多少都要意思一下,给些出场费、润笔费之类的,而且因为对方的地位,这些钱还不能数目太小。
当然,以《杂志》如今的影响力,这条支出有些可有可无,要是《杂志》放出风邀请采访,别说收费,倒贴钱都有人上赶着来。
不过,事无绝对,万一要是有人死要钱呢,你给不给,不是所有人都一定卖《杂志》面子的,而且如果有时碰上一些热点事件,更是要不惜出重金也要拿下新闻或者当事人,也就是俗称的“抢头条”。
还有“故事会”中刊登刘勉、杜山这些作者的短篇小说,也得付人家稿费;像陈秀才、诸葛老头这种外来投稿的,一视同仁,一经采纳也得给稿费。
更别说马晋想陆续举办的金球奖这类比赛评比,往里投入的人工,场地,奖品,宣传都不是小数目。
再加上后续的印刷、宣传、销售这些必要的支出,《杂志》三四十万销量看着多,但结合其定价,及各项成本均摊下来,利润没有明面上这么丰厚。
………
当然,不丰厚可不代表少,根据预估,《杂志》第一刊近四十万册的销量,除去所有的成本,最后利润差不多四万余。
虽然看着这四万两根本比不上,马晋那一发书就十几万二十万的利润,也就和柴月他们发书差不多。
但可别忘了,《杂志》是半月刊,像这样的四万两,一年到头下来有二三十次的机会,而且《杂志》所产生的利润也不会一成不变。
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这个四万两早晚能变成五万两、六万两、七万两………
到时候,光是靠卖《杂志》,马晋就能年入百万两,大乾上下除了朝廷和皇家,能有这个吸金能力的,全天下找不出一掌之数。
………
而且最关键的是,在马晋的设想中,《杂志》最大的盈利点可不是销量,而是——广告费。
如今的《杂志》,,就像后世的那些资讯网站,销量就相当于流量,占的利润是小头,真正的大头还是广告。
先引流,扩大影响后,在以庞大的用户招收广告,获得利润。
这个在后世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