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流言满京畿(3 / 4)
讲学了。
尤其是,这个谶言指示的还是一个人的情况下。若此,那究竟是针对这个人的表面特征,还是针对其性格又或是其他什么的?完全不好把握啊。
那么,这种情形下怎么办?很快,有聪明人首先想到了某个途径:《道德经》!
别管究竟是不是释义,既然开头点出的句子是出自这本道家典籍,那就肯定就和其有着割舍不了的联系。既如此,弄本道经回来研究一番,或许便能有所得也说不定。
由此,便又衍生出一个传闻,说是《道德经》一书,也是有着很多不同的版本的。谶言中所语,其实就是从其中某个古老的版本延伸而来的。但究竟是具体是哪个版本,很遗憾,那就需要自己去摸索了……
于是乎,忽然一夜之间,京城中洛阳纸贵。原本并不怎么畅销的《道德经》,一下子成了抢手货。京城中各个书店书坊中,无论何种版本的《道德经》,瞬间被抢购一空。这使得原本只要一银的《道德经》,竟而被生生炒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高价,甚至最后就算有钱都买不到的地步。
所有人似乎都魔怔了,没有人去考究这个谶言的来历和真假,从众,这个心理学上的名词,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于是,书商们笑了,刻印商们也笑了。某个阴暗的角落里,某个无耻的人也笑了,笑的见牙不见眼的……
“讷言,这样……行不行啊?一旦被人抓到,那……那……”英国公府上,后院苏默的书房中,武清县墨韵书坊的掌柜,张文墨满脸忐忑,紧张的一头的大汗,坐立不安的向苏默问道。
一天,才不到一天的功夫,就因着单卖《道德经》这本书,他足足收获了两千多两大钱。这个疯狂的敛财速度,着实把张掌柜的吓着了。
好吧,那个所谓的神石的谶言,就是苏默一手打造的。之所以能如此快的形成这种沛莫能御的洪流,得益于他早早在京城这边的布局。当然,最重要的是,其中还有那个最初的同盟,道门的全力配合。
什么事情,一旦跟佛道两家牵扯上,在这个愚昧的时代而言,那便等于跟神秘事件有了联系。或者换一种通俗的说法,便是跟成仙得道扯上了关联。
这个时代,真人啊、高僧啊什么的简直不要太多,而且还都有相当的市场。这从当年成化时,连宪宗皇帝都沉迷其中的事儿,便可见一斑了。
有了道门的暗中奔走,传谣鼓动,这事儿真心是再简单不过了。对于张文墨的担忧,苏默表示毫无压力。眉花眼笑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