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变通之说(3 / 4)
官员要变通,适应新变化,不能拘泥于古法。
钱龙锡与刚才的参政都说不出话来,这本就是自相矛盾的事情,谁都知道,‘祖法’早已经成不可更改的习惯。
他们两人不说话,突然间有一个知府站起来,抬着手道:“皇上,臣以为,这是海瑞空有名望而无实绩,过往之事又太过刚直,生乱而无为,是故不愿启用他。”
这句话看似有道理,实则完全背离了话题,朱栩讲的是原因,这家伙说的是结果,完全牛马不相及,甚至可以说是诡辩!
朱栩端着鸡汤又喝了一口,身体舒畅了一点,慢悠悠的道:“那,拘泥古法已不可行,该当如何?”朱栩要说的,就是变通,他不止要给‘新政’正名,还要借此冲击儒家的顽固思想,确立‘变通’的地位。
皇帝的话已经很赤,裸.裸了,古法不可行,自然是要改变,用‘今法’。
接下来,就是王安石的那三句话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这三句话一直以来都是儒家批评的重点,从司马光等开始,一直到明朝,儒家都避谈这三句话,因为不合儒家的精神,不合治国的理念,是极其‘叛逆’的。
朱栩的话说到了这里,刚才还能反驳几句的众人,都不说话了,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是要负上‘历史责任’的。
“钱大人,你来说。”朱栩直接点名。
钱龙锡眉头紧皱,古法不可取,自然要用今法,只是话容易说,还要考虑影响,尤其是皇帝明显有着强烈意图,他怎么敢轻易开口?
“臣认为‘新政’正当其时。”钱龙锡道,这等于是变相的承认‘变通’是对的。
朱栩不为难他,目光环顾大堂里的人,没有人敢与他目光相接,都低着头,不敢说话。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样的话,可以知道,但断然不能说出口的!
朱栩环顾一圈,坐直身体,笑了声,道:“海刚峰,就是一个拘泥古法的人,终其一生毫无所成,哪怕到了晚年还是嚷着要恢复太祖之法,丝毫没有反省之意。张太岳,师法太祖,却很清楚的知道因地制宜,古法与现今的区别,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政务,进行一些变通,虽然他的变革很有限,但也给我大明带来了不少变化,福延至今。在政务,田亩制,吏治上,都给了朕很多借鉴,若是没有他,朕不敢开启‘新政’……”
钱龙锡很清楚,皇帝这是在对某些事情定性,也是在为‘新政’进行辩护,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