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三公子 四公子(3 / 4)
兼程赶赴雁门关救驾。而本来张须陀是想带着余下所有步兵稍后出发,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屈通突的调令接二连三的送来,东都危急。 张须陀无奈,只好率领余下郡兵一万两千余人开拔,目标从雁门关变成了东都洛阳,齐郡的子弟兵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准备开始他们第一次远征。 而这个时候,张须陀最发愁的,其实是齐郡的安危。 所有郡兵都要远征,那齐郡谁来守护? 他们的家园,在他们走后将面对无数凶险,数不清一直恶狠狠盯着富庶齐郡的叛军会蜂拥而至,这个大隋北方罕见的宁静之地就会遭受到毁灭的打击。莫说别人,济北郡知世郎王薄第一个就会带着他的残兵败将杀入齐郡,那一天,也不知道会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又会有多少人抛尸荒野。 这是张须陀最痛苦之事,痛苦到连续几曰都没有睡着觉。 所以,他本来坚定的思想出现了裂缝,而这个裂缝,则源于李闲的一个提议。 燕云寨有能力守护齐鲁两郡,燕云寨也绝不会对齐鲁两郡的百姓做出什么残暴不仁的事情来,东平郡的百姓现在曰子过得极好,这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可是这个提议,让张须陀在忠与义之间纠结,痛苦不堪。若是答应了李闲,与叛贼勾结,他就是不忠。可他又没有别的办法保住齐郡,置父老乡亲于水深火热中,是为不义。 不得不说,李闲借着杨广被困雁门关而提出的这个要求,无论如何也小人了些,可对于齐鲁两地的百姓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好消息。 当李闲的队伍渡过黄河后向北走了第七天的时候,一封张须陀的亲笔信被飞虎密谍用最快的速度送到李闲手里。 当看完了这封信之后,李闲的嘴角勾出一抹笑意。 “我率军远征之际,燕云寨代为守护齐鲁两郡,待我归来后,燕云寨兵马必须撤出。” 这是张须陀的意思,看起来他依然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 可在李闲看来,还有比这更好的消息吗?张须陀信中的措辞依然强硬,可是,掩饰着的却是一颗软弱的心。他曾经坚固的心堤已经裂开了一道缝隙,而李闲坚信,早晚一天洪水会将这道缝隙无限度的扩大,终究一泻千里。 大业十一年五月中旬,早就集结在东平郡宿城的三万大军,以徐世绩为帅,张亮为先锋,浩浩荡荡开赴齐郡历城。 …… …… 刘弘基知道李世民归家心急,这个从小便没有感受过双亲疼爱的少年必然渴望回到父母身边。只是,他实在没有想到李世民会急到了这个地步。从陇西郡狄道城离开之后,三百骑兵每人双骑,便开始一路几乎没有什么休息的急行军。从出了陇西郡开始,队伍除了每天必须保证的三个时辰睡眠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