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埋伏打援(2 / 3)
逮捕捆绑,所有细软金银等物,都收罗一空,就是土司大人身边的女人,也一并收了。 虽然罗阳没有多大成见,可是,太平军士兵却满腔怒火,许多人亲眼见过抢渡松林河的太平军兄弟如何被土兵杀死,残害,都异常仇恨,争先恐后去暴打俘虏,不多会儿,王应元和他的几个头目就被打成了猪头。要不是罗阳及时拦截,恐怕能直接爆掉了。 下一步怎样做呢?这是一个疑问,其实石达开等人决策时的最佳目标就是抢过松林河,击败守卫的土兵,控制西段地区,等天明以后,接应全军渡河,迂回西北地区,转进成都小道。和前锋的赖裕新部队汇合。 罗阳没有停滞不前,而是想了再想。 其实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他脑海里非常熟悉的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和战例,战术战略什么的,特别是伟人毛泽东的一套军事思想,那绝对熟悉和崇拜,现在,稍微一动脑筋,就能琢磨出来。 “嘿嘿,给我放火!烧!” 罗阳将自己的计划简单扼要地讲给部下军官,然后大家分头行动,一部分人去管理捕捉的彝族老百姓,暂时先委屈些,二百余人,都捆绑了,塞了嘴,驱出村外,以绳索牵连,既要保护他们的生命,又要注意保密。另一部分人则开始收集火源,洗劫村中财物,反正都要烧的,多捞些吧。 不多会儿,松林土司王应元所驻扎的村落里,烈火熊熊燃烧,而土司的部分亲信则被捆绑在距离不远的地方,有柴草牵引,一定时间,就会烧到他们脚下。自然也有太平军战士在殴打他们,造成了连绵起伏的惨叫声。 当然,部分太平军也在伪装惨叫,远远听起来,可怕极了。 罗阳的部队主力,二百五十余人,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土制手榴弹,刀枪,埋伏在东路清军增援必过的地方,具体地说是三处。 清军东路,距离最近的就是沿着松林河畔的道路西进,增援王应元,所以,在路上,罗阳分兵设立了三道封锁线。 缴获土兵的抬枪,洋枪,长矛等物,都摆在埋伏路上,瞄准了前面。 之所以设立三道封锁线,就是估计清军人多,战斗力强,要逐步地削弱,既要重创敌人,又要减少己方损失,最佳的方法就是连续袭击。 尽管众军官感觉异常奇妙,可是,罗阳知道,那不过是他看《三国演义》学的曹操在攻打袁绍时的十面埋伏之计。 村中大火焚烧起来,在夜幕之下,猩红的火光缭绕着,浑浊的浓烟旋转着升腾,渲染出一副极为可怕的景象,一刻种以后,就听埋伏地点的前面传来了人喊马嘶,还能看见,一条火把的长龙朝着这里迅速滑过来,快得象一条蛇。 “救命,救命啊!胡军门救命啊!”当清军增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