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好久不见,月薰(2 / 3)
阳只是微淡一笑,谦虚受之,和这些诗人继续待了一会儿,静默的赏了黄鹤楼上的风月,众人下楼,共同吃了一顿,曲终人散,各自离去。 结束了这一次的黄鹤楼诗会之后,顾阳的游历之行继续。 由于这个时代下交通的便利,旅行再也不想过去那般困难,人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在极短的时间内游历五湖四海,赏遍八方风光,节约了顾阳和叶谦很多行在路上的时间。 而在这游历的过程中,顾阳的才华惊动全国! 从诗歌杂志《青芽》上的接连发表诗歌,到散文杂志《洛水》中特地为他开设的专栏《文化苦旅》,这一切的一切,将顾阳的名气从虚浮的状态,渐渐变得稳健起来。 以前的少年,名气虽盛,但距离他的作品数量,差的还是很远,但是在这么多高质量的散文诗歌作用下,他的名气真正的沉淀了下来。 微薄上,他的粉丝数量豁然已经突破七千万的数字,比之整个微薄圈来说,又有几人能够拥有这么巨大的数字? 要知道整个华夏的人数,不过也就才八亿! 而借着他作品的东风,这段时间内两本杂志的销量都有了一个极大的提升,原本的月销量猛然有一个火箭式的提升,窜到了三百万本的销量! 散文和诗歌这两种文学体裁,相较于小说和故事来说,都是要求比较高的文学体裁,人们大多喜欢小说故事,散文和诗歌都是属于阳春白雪那种类型的,没有小说那么接地气,所以销量一般远不如故事类型杂志,但借着顾阳的名气,《洛水》和《青韵》的销量月猛涨到了数百万本,这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属于顾阳的文化风浪即将掀起。 而通过顾阳在两本文学杂志的相继开花,人们隐隐感觉到,顾阳的创作高峰期到了! 每一个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创作高峰期,在这时间段之内,作家的才华和灵感都会激增到他人生的巅峰状态,所描绘出来的文字可能只是顺手间,就能写出一本一流作品,这是一种独特玄妙的感觉,是一种往曰长久文化积累的喷发,可能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 《文化苦旅》,以及在《青韵》杂志上发表的诗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别人证明,他的创作高峰期已经开始。 这些诗歌散文虽然极好,但是还没有达到那种创作高峰极限的状态,全国一些关注顾阳的文化圈人士和大众们都在等待,等待着顾阳将会写出怎样的一篇作品来。 那样一个惊艳的少年,究竟会写出怎样的一篇巨作来? 谁也不知道。 正是因为未知,这才如此期待。 对于这外界的状态,顾阳并不知晓。 他正在和叶谦坐在一辆出租车上,行往一个较为偏僻的地方。 对于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