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四章 开路有铜钱(4 / 7)
“许秃子,你说这话时可要拍着良心!你往外面瞅瞅,那黑压压的一大片,何止几千骑?人家强兵在手,又有大义的名分,再三退让,那是仁义,不是怕了咱们,你真要得寸进尺,激得那位骠骑将军恼羞成怒了,全城的老少都要给你这张臭嘴陪葬不成?” “是啊,人虽然都躲在城里,可城外的麦苗可眼瞅着就熟了!真把人惹急了,都不用攻城,只要把马往田里一放,明年大伙全得喝西北风去!” “话虽如此,可这曰子本来就紧巴巴的,麦熟还得个把月,存粮卖出去了,接下来这段时间大家吃什么啊?张伯,您老人家德高望重,大伙都信服您,这时候,您可得拿个主意啊。” 被称做张伯的老者,是在场众人中,年纪最大的,须发皆白,看起来颇有几分仙风道骨。虽然因为年纪大,见识也广,被推举出来领头,但他心里还真就拿不出什么主张,只觉大家说的都在理,但就是解决不了问题。 想了想,他干脆直接把难题抛给城下的诸葛亮:“骠骑将军宽仁大度,小先生机智多谋,能体谅咱们的难处,不过,这其中还有几桩难事……”颤巍巍的说着,却是将众人的意见作了个汇总。 城外的军马要粮行军,城内的老少要指着粮食活着,在老头看来,这是个无解的难题。这就是婉拒的意思,不过话里留的余地极大,想着讨价还价一番,最后能达成城内出少量粮食劳军就最好了。 可没想到,他眼中天大的难题,对城下的少年来说,就是稍一思忖的事。诸葛亮听罢老头的诉苦,呵呵笑着,气定神闲的说道:“这事好办……这样说话太累,老丈何如先让我等进城,当面说个明白?” 张伯想了想,和众人商议几句,都觉得放几个书生进来不要紧,当面也确实更容易说话,当即便应下了。等诸葛亮派人回报,骑兵大队开始后撤,这边也是放下吊桥,将城门打开一条缝,将诸葛亮一行人放了进去。 “一群刁民而已,不识大体,只认得自家那点蝇头小利,对他们这么客气干嘛?给他们点厉害瞧瞧,还不是乖乖的?”太史慈老大不耐烦的抱怨着。 “大哥,你上去被人射了一箭,孔明上去就被人迎进城了……你这是心里不平衡吧?”赵云在一旁打趣着,还夸张的在鼻子下面扇了扇,龇着嘴叫道:“嗯,扑鼻的酸味呢。” “哼!这有什么好不平衡的,俺的气度没这么小!”太史慈并不受激,冷哼道:“俺就是不明白,这次南下不是很急吗?主公怎么就有这种闲情逸致呢?这一路少说要经过七八个县城,要是每个县城都这么折腾一通,那还不如等元直送粮过来呢。” “你真的这么想?”赵云看着义兄,眼神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