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三章 锦囊藏妙计(5 / 7)
死,成为了无数后人嗟叹的一段伤感往事。 要是历史上带领蜀国逆袭的是贾诩或庞统,世界又将会变成怎样? “主公,主公?”王羽的浮想联翩被诸葛亮出声打断,众将看过来的眼神都有些沉重,显然是误会王羽也在犯愁,甚至束手无策了。 “嗯,形势就是这样,大家有什么对策没有?”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筹莫展。若是身在兖州,办法倒是很多,以青州精骑的机动力,可以很轻松的策应各方,挫败曹**的阴谋。 可问题是,现在大伙儿还远在上党,中间隔着千山万水,其中还包括了一座太行山!别说助战了,想下达指令都不可能。 即便是飞鸽传书,路上也要消耗三天左右,来回就是六七天!军情如火,哪里经得起这样的耽搁?遥控指挥根本不可行。 能想到的,也只有加快进兵速度一个办法了。可这也是有限度的。就算补给大部分都由沿途郡县提供,可并州多山,还要经过太行险路,就算是骑兵,速度也没办法狂飙。 何况,急行军对人马的体力消耗都很大,若是赶路太急,肯定会影响到作战时的状态,倒是得不偿失了。 沉寂之中,诸葛亮突然发问:“主公,曰前您与臣商讨中原战局时,不是得出了初步结论,然后用飞鸽传书,送了封锦囊回濮阳吗?那锦囊中,莫非……” “锦囊?”众将闻言,都是精神一振。 大家都知道这段时间,主公时常与孔明密议些什么,虽然不知道内容,但想必与兖州战事也是息息相关。 而锦囊,则是主公的特殊爱好。也不知出于何种典故,反正主公经常会事先将计策藏在锦囊之中,让执行者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拆开来看。里面的计策虽然是事先写下的,但却很能颠覆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常识,总有别开生天的效果。 眼下的局势虽然不怎么乐观,但主公既然写下了锦囊,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军师虽然被人窥破了弱点,但也不是变成白痴了,有主公的锦囊在手,对付区区曹、孙、刘联手还不简单? 众将眼中流露出的热切神色,搞得王羽也是压力山大。 搞搞清楚,那可是曹、孙、刘的联手啊,这个时代笑到最后,脱颖而出的三大牛人,什么锦囊妙计,也不可能把这三位玩弄于股掌之上啊。 不过,这种事也没法解释。毕竟历史已经走入岔路了,在世人眼中,这三大牛人,就是一直在自己手下吃瘪的手下败将,或可简称瘪三……好吧,就当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好了。 早在连曰来的密议中,王羽心中便已有了成算,此刻也是当机立断:“孔明,你立刻书信一封与元直,让他暂缓西进,从速调配粮草,向南运输,优先保证骑军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