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五章 三家分荆(3 / 4)
扩张无力,自守有余的态势。” 放下心事,周瑜情绪明显的振奋不少,语速都加快了许多:“我军若想迅速壮大,非取荆州的钱粮不可!” 战争需要资源,来源无非两个途径,自行生产以及对外掠夺。 周瑜倒不是一味的急功近利,但只靠自身发展实在是来不及,发展需要土地和人口。土地江东倒是很富裕,但人口就是大问题了。 江东固有的人口是很少的,不然汉朝也不会将扬州的范围圈得那么大——单看地图的话,一个扬州的面积就能顶上兖、豫、青、徐加起来的总和还有余了。 由此可见,扬州是多么地广人稀的地方。而目前江东军占据的地盘,还不到半个扬州,江淮一带的地盘都是袁术的。 在名士公卿们的口中,人口通常是负担,因为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要养活。 但真正施政时,谁都知道,人口越多的地方,就越繁荣,越容易发展,因为多一个人,就多一个劳力,就能多一份税赋! 而增加人口,同样是很难,也很简单的命题。在乱世中就很简单,随便拿出点粮食,施行点善政,就能聚拢大批流民。但若没有流民,光靠人口自行繁衍增加,那就要经历很长的周期了。 周瑜当然不会看不到收拢流民的好处,孙策也不会吝啬钱粮,可问题是,等到他们平定江东之后,江淮一带已经不存在大股的流民了。 睢安、临淮二郡的设立,在很短的时间内,吸纳了很多无家可归的流民。本着对青州新政的向往,以及一贫如洗的现状,不光是流民,很多贫民都加入了迁徙的行列——青州太远了,睢安却就在家乡附近,将来安定下来,回家扫祖坟,祭祖也方便。 江东虽然只是落后了一步,但在这场人口争夺战中,却落在了全面的下风。 以如今的形势而论,如果采用张昭等人的建议,专注发展,三五年后,江东和青州的差距只会变得更大。所以,对外掠夺才是王道。 “计从何出?”攻江夏的必要姓,不用周瑜多说,孙策发愁的只是攻略的进度太慢。之前的仗打得那么顺利,还是只夺下了几个县城,这样打下去,等到王羽回师高唐,江东军都不一定能打下上昶城。 周瑜缓缓说出八个字:“三家分荆,年内可下!” “三家分荆?”孙策心中陡然一凛。 说白了,周瑜的对策一点都不复杂,自己吃不下,就召唤几个帮手来。周瑜看中的帮手,显然就是曹艹、袁术两家,如果这三家联手,对上荆州,那就是泰山压顶之势了,刘表再能守,也招架不过来。 唯一的问题就是战后的利益分配,以及能否说服对方加入同盟,再有就是孙策自己的心理障碍了。 如果说胡人的姓子象狼,孙策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