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二章 战场之外(3 / 4)
刘虞最后是因为发现没有胜算,还是观望太久,决断力不足,没有及时加入战团,但他觉得,这样重要的决战时刻,他怎么也应该在现场总揽全局才对。 既然一度在战场附近出现过,现在再说什么从蓟县南下岂不可笑? “主公,这次却是您料错了。当日大举南下的,只有王门和幽州的两万郡兵,主持大局的则是幽州上将阎柔,刘虞自己则安坐于蓟县城中,等消息呢。”贾诩语气中也带了一丝讥嘲之意,但却不是冲着王羽的。 “他没亲自来?那阎柔却是何人?”王羽大是意外,就算袁绍这种信奉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世家子,关键时刻,还是要亲身临阵的。他当然不会冲锋陷阵,但现场指挥调度,总也是要的啊。 那一战对整个河北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刘虞没道理会这么沉着吧?还说是,这个阎柔有什么特别之处? “此人乃是广阳人士,少年时被乌丸、鲜卑所俘,卖为奴隶,后来鲜卑内讧,他在混乱中救了东部鲜卑的大帅素利,进而得其亲近信任。后来归汉,借鲜卑之力,杀了护乌桓校尉邢举,并取而代之,在边地的杂胡之中极有威望。” 带着三分不屑,七分鄙夷,王羽轻轻吐出一个新名词:“原来是个汉奸……” “啊?”贾诩微微一怔。 “没什么,你继续。”王羽摆摆手。 “此人的品性固然不堪,但武艺和军略却非同一般,主公不可小觑了他。”贾诩看出了王羽的轻鄙之意,但还是尽职的提醒了一句。 王羽点点头,肃容道:“我知道了,反正近期也不会对幽州用兵,幽州军将的脾性,大可慢慢研究,先说正主儿。” 贾诩的来意本就是这个,沉声道:“刘虞此人,和袁绍有些相似,却不尽然相同。从先前的举动中可以判断,他有心在冀州掺上一脚,却不肯亲自指挥。以某观之,他未必不是存了必得之心,之所以不肯亲身前来,很可能只是为了顾全名声。” “顾全名声?这又从何说起?”王羽一愣。 “嗯,”贾诩微一沉吟,看起来,对刘虞的评价,对他的形容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 “首先,主公您要知道,刘虞不是普通的地方官员,他是宗室,而且不是一般的宗室,而是宗正!赴幽州上任之前,他已经官居太尉,董卓入洛阳,总揽朝中大权时,也不敢轻慢与他,请旨封其为大司马,进襄贲侯。” 宗正就是亲族之中,管理皇族事务的官员。放到宋明时期,这个官倒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可在汉朝,皇族的权力是很大的,单以汉末的形势而论,以宗亲身份执掌一州的诸侯,就足有五人之多,宗正的影响力自然也水涨船高。 再加上他本身的官职,可以说,就算加上王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