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四章 民兵战法(3 / 4)
有哪路黄巾军能和官军发起对攻。唯一的例外只有张角的黄巾力士,但他们的攻势往往也持续不了太长时间,而且还必须得张角亲临才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这句名言放在黄巾身上再适合不过。只要官军能顶住前半刻钟,接下来,他们自己的就会丧失坚持下去的耐心。他们毫无章法,毫无节奏,甚至自己将自己的队伍冲乱。届时只要把握住攻守之间的转折点,便能轻松收获丰硕的战果。 当然,泰山贼比不上诸侯们的精锐部队,但比起郡兵,却也不算差了。毕竟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曾经是豪强们的私兵,在中平年间镇压黄巾的战斗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使得黄巾的乱势始终被控制在青州,却无法向近邻的琅琊及徐州渗透。 戏志才已经想明白了,青州的民兵本来就是被收编的黄巾军,尽管不是最精锐的那部分,但这些人多半也是上过阵,见过血,甚至杀过人的。所以,他们的表现比普通的百姓强很多,甚至比新兵还要强。 可问题不在这里,在眼下正在与泰山贼对攻的这支民兵身上,以往的经验都无法应用。 虽然他们的队形依旧凌乱,但攻势的节奏却把握得很好,呈现出了明显的叠浪,一浪接着一浪,此起彼伏,不知疲倦,不知畏惧,不是彻底击垮敌人,就是自己粉身碎骨。 在波峰浪顶,有面猩红色的战旗特别显眼。所有的攻势几乎都是从那面战旗下发起,所有的掉队,或没掉队的民兵也在努力地向那面战旗靠近。 从兵家角度来说,那面战旗既是阵锋,又起到了阵眼的作用。只要它一刻不倒,民兵们的攻击便决不停顿! 徐庶! 戏志才眼中厉芒连闪,他知道,不能再让敌人肆无忌惮的嚣张下去了。虽然看到的只有万人左右的民兵,但青州收编的黄巾足有百万之众,就算其中的青壮只有二十万,徐庶短期内能集结起来的更少于此,那也是很恐怖的一个数字。 阵列而战没什么可怕的,可万一泰山贼的前军被凿穿,伏兵或者正赶来助战的民兵四面攻来,那,今天的胜负可就难以预料了。 “仲台将军,请你带人去拔了那杆战旗,擒贼先擒王。昌将军,你统领后军向前压,顶在前军身后。敢越过你的战旗者,无论敌我,杀无赦!”戏志才当即立断,不能让这仗打成消耗战或者烂仗,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将泰山贼寇的优势发挥出来。 臧霸军的士兵,个人武艺是远超民兵的,之所以在阵列战中压不倒民兵,一是因为贼兵不擅长这个,同时也是因为青州民兵的组织性比贼兵强很多。 阵型虽然在奔袭的途中就垮了,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对方垮而不散。掉队的民兵自发的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