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零章 疾风萧萧鸣(3 / 6)
了一半兵马,真是有够可以的。” 太史慈很不爽的打断了田丰,冷哼道:“还有那个刘玄德,主公分明给他传了命令,让他见机行事,且战且退,不要给袁绍留下可趁之机,结果他却说什么不忍心见百姓被荼毒,磨磨蹭蹭的就是不肯痛快的撤退,还搞什么保护民众一起撤退的把戏,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现在怎么样,被围在清渊了吧?求救倒是挺勤快的,这不是害人吗?” “玄德公也是好意。”贾诩插嘴道:“收拢好民心,新政就容易推行,再说,我军全歼了刘岱,迫退了曹操,形势看起来确实不错,玄德公舍不得土地,也是应有之义。” “他就是私心太重,又好面子,暗地里总想着跟主公做比较,他也不找块镜子照照,主公人中龙凤,就凭他,也敢存这种心思?”贾诩说的比较含蓄,太史慈可不管那么多,他想来就是有什么说什么。 实际上,刘备这次的表现确实有点掉链子。王羽安排他进驻清渊城,主要是为了掩护主力的侧翼,牵制住馆陶城的高览,并没有让他死守的打算。 为了安曹操的心,顺便继续威慑张颌,王羽从乐平撤军的同时,也派人通知了刘备,让他一同后撤。结果刘备见形势不错,自己表现上了。 这事儿当然不能全怪刘备,王羽撤兵的时候,袁绍的主力正在襄国一带追杀张燕,清渊一带没什么危险。 王羽、曹操同时退兵,刘备独自在前线不退,又安排民众撤退,看起来大有独力擎天的意思,顺便还能扬扬名,收拢点民心什么的。 当时王羽的注意力都在曹操的动向上,并没对刘备多加关注,何况凭这时代的通讯手段,他也不可能对几百里外的刘备军做出指挥。 结果,出茬子了。 听闻刘岱惨败,曹操退兵,是分兵两路走的。他自己率领一万主力部队南下,从苍亭津渡河,返回濮阳,却把曹仁给留下了。 虽然经历了连场激战,但曹仁的本部兵马一直作为后备,依然保持着完整的建制。曹军五千,再加上吕旷兄弟的数千兵马,弃守乐平北上,急行军,奔袭三百里,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 军力相若,但战力差距却是极大,加上刘备根本没做好迎敌的准备,结果八千兵马,被打了个稀里哗啦,损失过半,无路可逃,最后只能缩进了清渊城。 因为这一仗,本已经渐趋明朗的河北战局,又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刘备的本钱本来就少,损失当然没刘岱大,但相对而言,这二位汉室宗亲,对于对战双方的作用是一样的。 不算刘岱的三万大军,冀州联军也已经接近了十万之众。而王羽这边,就算把青州的留守部队都拉上,也只有三万多人,加上刘备的兵,也不到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