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一章 且战且退(4 / 6)
殍,饥民不得不揭竿而起的时候,豪强们的坞堡中,粟米却堆满了粮仓,高高冒起的尖端,仿佛士大夫们头顶的峨冠。 当董卓乱政,京师百姓陷于水深火热的境地时,身份高贵的诸侯们却在置酒高会,夜夜笙歌,顺带着将营地周边搜刮成一片白地。 当冠军侯在洛阳与西凉铁骑大战连场,杀得昏天暗地之时,诸侯们却在安全的后方互相拆台、扯后腿,最后还上演了一幕幕自相残杀、吞并的好戏。 高高在上的世家豪门,的确已经腐烂了,到了该退场的时候了。旧的沉规腐矩,也不再有效力! 多次并肩作战,使得青、幽两军的交集极为密切,流传于青州军的新思想,同样也感染了幽州军。 对战的双方都知道自己在为正义而战。 但正义只有一个,永远属于胜利的那一方。 双方的士气都很旺盛,人数就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曹军死士们构筑的防线太过单薄,强撑了几个回合,终于还是抵挡不住人多势众的追兵。 又一次猛烈的撞击之后,一名曹军盾手颓然倒地,口鼻、虎口上鲜血淋漓。没人去帮助他,也没人理会他,因为盾阵已经裂开了一个口子,几十柄长矛顺着口子刺了进来,还有几柄长斧横砍竖劈。 每个人都要为了生命做出最后的挣扎,哪里还有空理会其他人? 战线的破裂很快就引起了连锁反应,从裂开缝隙,到片片龟裂,最后成片被摧毁,其实也就在转眼之间。 等到刀斧手突入盾阵之后,大局就再没有悬念了。 三百人的死战,为夏侯渊争取到了五十步的缓冲。牺牲很大,却远远不够保证安全。 带着满腔的愤恨和不甘,夏侯渊再次下令,第二道防线原地结成,大军依然坚定而缓慢的退却着……左翼的损失很大,但相对于形势更恶劣的右翼,这点牺牲就算不得什么了。 早在曹操下令撤兵之前,吕旷军就已经发生了溃退,指望他们在强大的青州军面前且战且退,无异于天方夜谭。 命令一下,冀州军就争先恐后的向后撤退,吕旷能做的,也只有稍稍控制一下部队逃亡的方向,免得他们一头撞上友军而已。 吕旷深知,曹操可是个心狠手辣的,就算是友军,跑过去撞他的队列,一样是格杀勿论。刚才死在督战队刀下的败兵还少么? 不过……一边指挥着败兵逃亡,吕旷一边回头眺望,神色很是复杂,迎击而前,为大军断后的不是别人,正是曹军的督战队。 统领督战队的是襄贲校尉杜松,此人是山阳郡湖陆县有名的豪强,少年之时就因杀人而亡命在外,颇负盛名。 说起来,三国时代的猛将,很多都有这种经历,关羽、典韦、徐庶,都是因为杀人而扬名,连太史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