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七章 永不退避(3 / 5)
曹操表演完了再说。 “鹏举贤弟的眼光之高,义气之重,皆早已名满天下,毋庸操多说。然则,眼下的形势已不可为,贤弟为何还要继续坚持?岂不知再打下去,也改变不了大势,徒增生民之苦么?” “所谓兵势无常,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如果只是比比双方兵马众寡就能分出胜负,那古往今来的名将们岂不一直在做无用之功?” “贤弟见识虽高,但此言却是差了。”曹操摇摇头,问道:“敢问贤弟,河北大战因何而起?” “呃……”王羽微微一顿,这个问题还真有些不好回答。 深层次的原因,当然是自己要争鼎天下,河北这块地盘自然不能放过。但这话却不好明说,单说表面的原因,自己是来增援公孙瓒,为青州建立一道屏障,赢得发展的时机的。 盟友之间,其实也有主从之说。 界桥之战前,王羽就是来摇旗呐喊的,所以过河的时候,他连兵都未曾多带,联军的战果都是公孙瓒的,他顶多拿些谢礼罢了。 等到龙凑之战的时候,双方就变成平起平坐,并肩作战的盟友了,和前世历史上的孙刘抗曹差不多,打下的两个郡,双方也是平分的。 这种联盟关系看起来很美,但稳定性却比界桥之战前差了很多。没有主从分明的关系了,随着形势的演变,很快就会失去平衡。 正如赤壁之战后的孙刘关系一样,反攻荆州之初,孙刘一直并肩作战,配合默契。等到刘备取了江陵,两边立刻就反目成仇了,要不是孙权顾忌周瑜做大,想利用刘备牵制周瑜,同时也担心曹操反攻,不用等到夷陵之战,两家就打起来了。 眼下,王羽和公孙瓒的关系也有往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公孙瓒退走,留下主事的田楷和王羽相处愉快,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另一个重要人物刘备也是王羽一手捧起来的,这一仗打完,无论胜负与否,双方的主从之势都要调转了。 以目前的局势,王羽面对众多对手的围攻,形势相当不利,输面居多。 输了,青州军大可退回青州,凭借黄河天险防守,挡住袁绍的追击,但田楷、刘备却无处可逃,就算勉强逃回幽州,麾下兵马恐怕也是十不存一,公孙瓒雪上加霜,实力再次大幅削弱。 就算王羽凭借逆天的本领,打赢此战,形势也强不了多少。打赢这一仗后,王羽很有可能吞并冀州,就算不能,声望和实力也会大幅增长,田楷、刘备说不定都会被拉拢,变成王羽的部下。 无论胜负,青幽的关系都会发生重大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赢了这一仗,王羽只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这就是曹操的暗示。 形势很复杂,但王羽却也不会轻易动摇,他轻声笑道:“孟德兄焉知伯珪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