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六章 清平世界(3 / 4)
结教训,分析得失。 他们发现,这一仗并非没有转机,如果管亥集结的精锐再多一点,准备再充分一点,也许就能力挽狂澜了。 因此,他们摒弃了从前让老兵和新挟裹入伍的新兵混杂的做法,改成了各自立营,精锐在内,新兵在外。如果王羽故技重施,那首先承受突袭的将是战斗力相对较差的新兵,老兵可以趁机做好反击的准备。 有了小天师的鼓舞,新兵的装备和战斗技巧虽然很差,但战意和士气却很强,就算只有少数老兵头目在,他们也不会象都昌城下那些人一样崩溃。 只要他们不一触即溃,那泰山军的突袭就没用了,在突袭的势头过后,区区数千人马,很快会陷入十万大军的包围之中,不死也得脱层皮。 “所以啊,他要是来突袭还更好,眼瞅着就下雪了,早点打完,咱们也好进城休息不是?”最后,老兵如是总结道。 “对,早点打完,把俺娘和妹妹也接到城里享福、过冬。” 新兵的眼睛亮了亮,仿佛乌云散开,露出的星光一样闪亮,下一刻,乌云合拢,他的眼神也黯淡下来:“俺有点担心他们,莱芜的泰山军凶着呢,而且还有幽州人助阵,万一……” “甭担心,没事。” 老兵摆摆手,大咧咧说道:“王鹏举是个仁义人,不会屠杀老弱妇孺的,何况,莱芜那边也不全是妇孺,还有徐帅他们的几千精锐在呢,泰山军要是真打歪主意,说不定会吃个大亏呢!总之,不用担心,不用担心……” 若是新兵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老兵眼神里的情绪,远没有他的语气轻松。新兵有娘和妹妹,他也有老婆孩子,若不是坚信着某些东西,他又岂肯丢下家人远征? 新兵没注意到这些,他没有接受过如何对同伴察言观色的训练,而且现在他也没那份心情,他向无所不知的前辈,问出了在心里压抑了很久的一个问题。 “既然王将军是个仁义人,咱们又何必跟他打仗呢?渠帅们都说他在河东冒充小天师,罪该万死,可河东那些人现在有田种,有饭吃,嗯,俺也说不上来,反正……” “这个啊……”老兵挠挠头,同样疑惑不解。 开始加入造反的队伍,是因为没饭吃,大当家也没什么信仰,无非就是抢大户,有机会就抢官仓,抢到东西就有饭吃,抢不到就挨饿,说起来跟以前种地也差不多,都是看天吃饭。 后来大当家战死了,他又跟着兄弟们加入了另一股造反队伍,做的事情跟从前差不多,但口号却不一样了。这次,他变成了黄巾军,新大当家说要领导大伙儿创立一个清平世界,朗朗乾坤。 清平世道具体是什么样的? 说实话,老兵不太清楚,根据头领们的描述,那似乎是个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