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了不起的事(2 / 6)
后续8艘船的检查。实际上,为了保证检查通过,大华集团早就做了一轮自检。在主要几个项目上,全都有不错的结果。 李嘉文也不客气,得到苏城的同意,立刻上船检查,然后就再也没有下来。 新加坡海洋运输公司的工程师,有华人,有欧洲人,也有拉丁美洲人,全都夜以继日的检查船只。 因为收船的时间是有限制的,而李嘉文却不想漏掉一寸钢板。 3万吨的灵便型货轮,长186米,宽285米,意味着一层的面积就有5330平方米,6层甲板虽然大小不一,但加上各个舱室的内部面积,“不漏掉一寸钢板”其实是做不到的。 就是以抽检的方式,也累的60名工程师直不起腰来。 然而,真正让李嘉文难以接受的是,货轮是检查合格,而且优良率超过了普通船舶。 “开什么玩笑!”李嘉文再说这个话的时候,跟前的工程师都是类似的表情。 他们已经准备承认,200天确实能够造出一艘灵便型货轮了。 然而,这艘灵便型货轮的质量,却远远超过了他们预期。 巨型总段造船法比分段造船法的一项优势所在,就是总段的建造能够比分段更精细,需要焊接的地方更少。虽然难度增加了,但船只的强度和质量也增加了。 如果只是普通的检查,也许还不能发现其中的异同。偏偏李嘉文采取了非常规的检查。 于是,巨型总段造船法生产出来的船舶的各项指标,便变的突出起来。 李嘉文不愿相信,又去了两趟大华的船厂,回来后,就变的沉默寡言了。、这是一名工程师,见到革命性变革的时候的自然情绪。 他曾经所熟悉的,他曾经所学习过的,他曾经所擅长的东西,不期然间,就发生了改变。 日后,作为船舶项目经理,他又要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一艘新船呢? 而且,大华的船只,也有些太骇人听闻了。 老板看到的报告,会不会直接摔自己脸上? 李嘉文的思绪乱糟糟的,眼睛无神的望着桌面上的资料箱。 “要不,报告就按照常规的来写好了。”李嘉文的副手善解人意的说道:“就按格式报上去,别的多一句都不说。” “那怎么解释60名工程师和2个夜晚的加班?咱们只进行了常规检查,竟然派遣这么多人出差,难道是来旅游了?”李嘉文问道。 副手小心的道:“提前88天做完就够吓人了,再把那些指标写上去,怎么想怎么不可能。” “我们的工作,就是照实报告。”李嘉文似乎想明白了,舒展开眉头,道:“大华确实完成了船只的建造,而且建造出的船只质量,大大超出了我们的要求。” “那样的话,岂不是说大华实业用20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