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后勤保障(3 / 4)
就是要辛苦一下食堂的师傅们。” “刚结婚的年轻人肯定愿意,那有孩子的家庭呢?有的工人,孩子比较大了,还有上学和写作业的问题。”霍昌说着叹了口气:“也是咱们的船厂太新了,要是胜利机械厂那会,家属院就在厂里面,在哪吃不是吃。” 苏城笑着摆摆手,想了想,道:“现在的交通条件很好,不堵车也不塞车的,通勤车从市区过来,也就是三四十分钟的事。这样吧,还是以他们自己的意愿为主,但咱们尽可能的提供车辆,设计好线路,方便家属往来。另一个,再找一些老师来,给孩子们免费补课,指导学习和作业……” “苏董想的周到,这样的话,哪怕是为了孩子,大家也愿意来厂区。”霍昌抚掌微笑。92年的时候,学历正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光是一个口号,而且是年轻人的最好出路。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以算作此时教育思想的一个最好注脚。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90年代的父母亲很少有接受系统教育的。他们读书的年代,讲究的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如今社会发生了变化,许多人虽然想辅导孩子,却没有相应的能力,因此求遍亲戚的不在少数。 什么补习班,辅导老师之流,仅仅是试水阶段,还少有人消费。 “咱们是为了给工人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也尽量不增加家庭的负担。”苏城义正严词的说了一局,再次脸带笑容的面向来来往往的工人。 当日下午,新政策就颁布了。 小姜和张良国师徒首先举双手同意。小姜新婚不久,正是经济紧张的时候,两人一起吃免费晚餐,既省时又省钱,再好不过。张良国则考虑着给亲戚孩子报个补习班。 这年月,外面招摇撞骗的补习学校,都有收取高额的补课费。大华集团聘请的老师只会更好,这样的机会却是难得一遇的。 充足的后勤保障和一鼓作气的尽头,令船厂的培训工作进行的很顺利,没多长时间,就有七八名技工出师,成为了关键岗位上的骨干员工。 论速度来说,大华船业差不多是在创造奇迹了。 然而,202船的进度仍然落后于设计,大华给自己建设的201船进度更是近于停滞。船厂组织工人进行了两次加班,总进度也没有明显的进步。 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又哪有精力分配给加班呢。 苏城表面上云淡风轻的,心里也着实担忧。 随着十月的到来,他跑船厂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 不过,了解的越多,他对完成合约的预期就越来越低。按照正常的建造速度,202号船多半是无法完成了,201号的命运也许会好一些,但延迟生产是肯定的。 “如果再多半年的时间,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