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和大华做生意(3 / 4)
有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入驻了,和他们的要求比起来,大华的要求并不高。我想,那些企业的供应商和下游企业,既然能够做到更严苛的要求,大华的供应商和下游企业,理应能做到我的要求。如果不这样做,大华是很难坚持10年,20年,或者五十年,一百年的。希望各位理解。不管怎么说,买卖不成仁义在,不强求大家同意,但这是我们合作的前提。” 有“私掠证”这个尚方宝剑,苏城的大华实业与银行的关系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尤其是让银行赚钱以后,更是如此。 他有足够的信息,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给这些中小企业主。事实上,早先的方案里面,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扶持这些中小企业主。 池海等人低声商量了起来,很快陷入了悠闲的争吵中。 小胖好奇的问:“他们会不会同意?” 张超笑呵呵的代为回答道:“肯定会同意的,这些工厂是能得到实际好处的,有大华的帮助,放弃野蛮增涨的方式,转为正常的公司发展形式,不是不可接受的。” “这样一来,咱们要投入多少?”他说的咱们,仍然是大华了。 张超瞥了一下苏城,回道:“不多。” 其实根本是没有,这属于私掠证的原定计划。苏城原本就有确定这些企业的资格。 小胖毕竟是做了一段时间的商业,有了自己的想法,道:“就算如此,我猜还是会有工厂不同意的。” “为什么?” “有些款子,光是请客吃饭是要不回来的,还得塞钱才行。不这样做,工厂终究是坚持不下来的。” 张超表情有点怪异的笑了两声,然后小声道:“苏董好像没有提到,不能塞钱。其实,苏董的要求是很明确的,不能偷漏税款,保证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维护劳工关系……这些都是大的地方,属于一家工厂的系统风险。大华供应链内的厂商,必须系统性的降低此类风险。倒是以后,他们从大华关联企业中赚钱多了,自然会减少其他方面的交易。” 苏城也道:“最好不要塞钱。” 这属于间接承认了。小胖一愣,道:“那他们听出来了没有。““国情如此,他们就算是答应了,私下里的行为也没办法规劝。大华也只能从面上做要求。”张超说的颇为轻松。作为供应链部门的管理者,他对国内的这些中小型企业,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会儿,池海果然带着签名簿过来了,并道:“我们有72个工厂,愿意成为大华供应链的一员。” “太好了。你们现在能组织装运多少产品?有什么类型,能整理出来吗?”苏城和他再次握手,没有谈及离开的几个人。 池海没想到苏城要的这么急,不禁问:“现在吗?” “现在就要。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