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终南捷径(2 / 5)
这样的工人在大华的薪水也很高,拿到月薪四千元人民币的不在少数,外国工人等于把这个数字换成了美元。 只是从工人效率来讲,外国工人的性价比其实是比不上中国工人的,尤其是设备不同的时候。否则,中国也无法成为世界工厂了。 但是,外国技工往往能够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因为没有,所以巴斯夫的培训费用要用百万美元做单位。70万吨的大乙烯设备在中国是个新鲜的东西,只有中石化才有一些30万吨大乙烯的技术工人的储备。苏城用挖角来的工人兼职培训,能给大华省下非常多的钱,是他们薪水的上百倍。 管中窥豹,也能知道国际巨头的暴利。可以说,如巴斯夫这样的康采恩,每年的收入超过了许多国家的国库收入,它的资本甚至比一些小国家的全卖了都值钱,是真正的富可敌国。不论是大华还是其他国家的企业,在晋升为巨无霸之前,总是免不了要受到他们的影响。 苏城倒是不介意花钱,但他不想让这些钱变成不得不付给巴斯夫的钱。可付可不付的钱,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这种恐龙级选手的影响力。 常国立却是饶有兴趣的算了算,道:“我记得大华的工资是从600开始的,多的有一千的,这么算,巴斯夫公司的员工月薪是1000美元?” 苏城委婉的道:“大华施行的阶梯工资,跨度比较大。” “阶梯工资……”常国立重复了一遍才搞明白这个意思。国内虽然正在解决大锅饭问题,但毕竟有多年的影响存留,至少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中,工资的差距并不大,同年的职员即使有极大的职务差距,薪水也很少有超过两倍差距的,更多的不同体现在福利待遇上。例如配车配司机,以及更大面积的房屋……却是计委的司长做了功课,笑道:“大华的阶梯工资,高的有三五千的,是吗?” 苏城老老实实的说“是”,马上解释道:“我们邀请来的技术员在国外的水平也是不错的。除了维护乙烯设备而挖角来的巴斯夫公司的技术员以外,匈牙利和捷克的技术员就便宜多了。而且,人家千里迢迢的到中国来,不能拿的更少了吧。” “市场经济,来去自由。”常省长倒是很开明的样子,同时也感慨道:“你们这个石化基地,还真是不便宜。” “现在的石化基地投资越来越多了。10年以后,各国就要上马100万吨乙烯了,120万吨乙烯估计也不远了。”苏城说着摇摇头,道:“如果不是原油价格上涨的厉害,石油化工估计要快三四倍。” “原油价格似乎没有多少上涨吧。”说话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苏城转身一看,果然是计委的三人组。居中的居然是个美女,卷发长裙,年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