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调查报告(2 / 3)
启动乙烯项目的最低资金量。 现在看来,大华对此问题做出了解释。 想到此处,温兆洪也只能感慨苏城的好运气,然后抱起调查报告,准备去总经理的房间。 秘书突然返回过来。 “怎么了?”温兆洪现在可不喜欢“惊喜”。 “油价又跌了两美元。”秘书不愿意说,可必须说。 温兆洪的精神不能集中,浑浑噩噩的问:“那又怎么了?” “大华实业账面盈利8500万美元,至少。” “超过一亿再告诉我。调查报告又不是草稿本,想改就改。”温兆洪的脾气不好是困的。 秘书喘着气,小声说:“之前的4000万美元就没有计入。” “什么4000万美元?” “昨天晚上到今天跌的1美元就没有计入,所以,大华又盈利了12亿美元,或者13亿。” “一天时间?”温兆洪知道自己问了一句蠢话。当然,大华一天时间都能赚到几亿美元,一亿美元算得了什么。 糟糕的地方在于,调查报告又得重写。 温兆洪忽然有想要吐血的冲动,半天才道:“去把人找来吧。” “是……不过,大家都有点熬不住了。”秘书知道要有这么一茬,但真的很痛苦,不停的熬夜修改调查书,冒着调查书又要被修改的风险……确实是又累又没有意义。 温兆洪疲乏的摆摆手,道:“越是这种时候,就越要坚持,大华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了。” 秘书只得跑出房间,不久,外间一片哀鸿遍野。 温兆洪管不了那么多了,对中石化来说,乙烯项目是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就像是台湾中油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台塑建设六轻,中石化也不愿意有别的企业涉足上游化工原料,对他们的行业地位和市场占有率来说,70万吨乙烯的威胁实在太大。 中石化不能阻止国内的政治任务,阻止大华实业涉足其中就成了重中之重。 以前的时候,他们没有把大华实业看在眼里,70万吨的乙烯项目又岂是随便就能接手的。 直到大华实业的资金超过10亿美元,温兆洪才着急了。 应该说,是整个中石化高层都着急了。 他们坐在一起讨论了两天时间,集思广益之余,对替补海沧计划的谈判过程都做了设计,就等着大华实业或者别的什么公司来谈判。 两天之后。 三天之后。 始终没有大华的消息。 直到一周后,才从漳州传来消息:大华实业继续开工了,而且规模更胜往昔。 大华是独立的私人公司,只要有钱就可以搞工厂,扩大规模等等,均没有问题。中石化却是标准的央企,做什么都有一定的规范,不能随心所欲的跑去建工厂。 在台塑和海沧计划尚没有定论的情况下,他们又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