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拜会(3 / 4)
会影响到他们。这样一来,不仅没有损失利润,其实减少了破产之类的恶性事件发生的几率。 苏城未作评价,笑笑说道:“那你们有什么想法。” 贺雨薇双腿并的直直的,有种向老爹报告的感觉,认认真真的说道:“关于回款的问题,我们中远船务确实是考虑不周,最近几天,集团党委会也在考虑采取更好更新的方法。” “哦。” “我们……准备学习大华实业的方法,将供应商区分出重点和非重点,然后分别给予不同的扶持政策。像是万洋钢结构厂这样,短时间内不好替代的工厂,我们就会进行重点扶持,让它不至于倒掉。”她说着又解释道:“大华实业是按照工期来付款给中远船务的,但我们备料和用料,不是以30天为周期的,像是最近一段时间,正在组装甲板平台,所以用钢量大增,万洋钢结构厂才会觉得撑不住,我们以后会区别对待。” 看苏城点头,贺雨薇放松了一些,说道:“我们的大宗采购是有合同的,例如管道的合同,就是和中国石化总公司谈出来的,180天的付款期,因此还多支付了2%的款项,要是提前了付款期,损失不小。其实,除了中小型企业,大型国企是不会倒的。” 苏城听着不由一笑。80年代末,下岗潮早都不新鲜了。只不过,这个时期是过不下去的企业破产下岗,职工过的不好,总有政府管着,大家都以为大型国企是不能倒的。 见苏城的笑容,贺雨薇心里一跳,问:“苏董,怎么想。” “我是有个想法,说出来参详一下吧。对了,我介绍个人给你。”苏城起身,把办公室相邻的门给打开了。 进来的是个文文弱弱的少年,好像还从学校毕业没多久的样子。他戴着笨重的黑胶眼镜,中间还缠着白色的胶带,大概是眼镜曾经摔碎过。 他昂着头,只在看到贺雨薇的时候,才用托眼睛的姿势,掩饰了一下眼镜上的白色胶带。 “张超,是美国麻省理工的毕业生,供应链管理和物流专业的硕士,还在首钢做了几年。钟志根所长介绍给我的。”苏城向贺雨薇介绍后,又转过头来介绍了贺雨薇给张超。 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公派的留学生是越来越多,每年都有上万人背井离乡,到国外读书。一些人回来了,一些人回来又走,还有一些人逗留不归,但在总数上,海归是越来越多了。 张超属于来了又走又回来的。mit的供应链专业号称天下第一,但在中国却没什么市场,其实在美国的市场也不广泛。因此,除了在象牙塔里做学问,张超几乎找不到什么合宜的工作。 当苏城在大华实验室里,提出要找供应链方面的人的时候,钟志根第一时间想到了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