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合适人选(3 / 4)
上的诸葛亮还不一样,原本诸葛亮会成为荆州势力的领军人物,那是因为他的丈人就是荆州大族,加上当时荆州各个势力的内部纷争以及诸多外部因素共同造成的。 徐庶,明显没有那样的条件。 不能在荆州效力,而江东的内部派系斗争比荆州只多不少,何况徐庶并不看好孙家能够有什么成就。 虽然他们有长江天堑作为依仗,但长江能保得住一时,却保不住一世!长江以北的地区虽然也有诸多水道,但陆路一样能行,只要朝廷大军打下北面各个郡县,同样占据了长江水道之后,早晚能够练出一支强劲水军来。 等到那个时候,江东还有什么依仗? 何况朝廷已经收复了最为富饶的北部各州,那些地方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人口都比地广人稀、而且大部分都没开发出来,依旧是一片荒芜山丘的江东东南部强不知道多少倍。 从潜力来看,江东孙家能够发展到如今这种程度,已经到了极限了,以后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直到被朝廷剿灭。 所以,投奔朝廷是最好,也是唯一的出路。 前阵子与好友石韬石广元闲聊时还说到此事,只言:“待到荆州回归朝廷治下,我等再想出人头地!” 因为他觉得若是能早点成为朝廷官员,那么趁着天下还有几年混乱,正是自己建功立业赚取功绩的绝佳机会,可定鼎荆州的话,天下基本天平,与江东的最后大战也和自己没什么关系,除了老老实实一点一点做事积累外,基本很难有什么大功绩了。 却不想同乡程昱居然送来一封书信,送信之人竟然还是当今天子的近卫校尉秦宜禄?从这位秦校尉口中得知是程昱上表举荐了自己,如今就是要带自己面见天子的。 “此等良机,元直定要好好把握!” 出门前,好友石韬特意嘱咐了自己,徐庶倒是很平静,与秦宜禄并骑往樊城方向而去。 一路上,他也没问什么太多的事情,只是与秦宜禄闲聊着,而聊了一天后,他发现这位秦校尉没有和自己说面见天子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也没有提天子有什么忌讳,更没有吓唬自己说要什么小心点之类的。 所谓什么样的人带什么样的兵,徐庶精通军略,对这种事情自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虽然用在天子身上不大合适,但大体上还是有几分通用之处的。 秦宜禄这般行事,倒是让徐庶对那位在荆州名声并不是特别好的天子更加好奇了起来,尤其是在接近樊城之后,看到那驻扎在樊城之外的数万大军——整肃的军容以及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让徐庶对自己早先的判断更加肯定了几分的同时,也对那些没见过的东西有些好奇。 可眼见要到樊城了,他也不好在这时候开口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