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王司徒(3 / 4)
正控制住,掌握大权的皇帝,眼下这是要站到皇帝一边去了。 心中虽然依旧有几分不了解,但是他对于自己这个叔叔的眼光还是颇为信任,因此刘轩一问,他也不做隐瞒,直接就将今日之事说了出来。 “这么说,王司徒准备与关东联军来个里应外合?” “是!” 刘轩听了一阵不屑:“里应外合,他拿什么里应?指望皇甫义真那二百缇骑吗?” 虽然朝中大臣都各有家兵护院,但加起来又能有多少?恐怕连一座雒阳城都控制不住,真想控制住雒阳城,将董卓的兵马驱逐出去,起码得掌控住一路正规的京师驻军,最不济那城门警守也可以对付着用。 荀攸听了刘轩的话,脸色也一阵难堪,他想起今日在宴席上,无论太尉杨彪还是司徒王允都认为只要除了董卓,敌人自会不战而溃,加上以天子之名震慑宵小,定然没人敢于跳出来与整个朝廷对抗。 说简单点,就是用大义来震慑众人,但是王允却忽略了一点——大义在这乱象已显的年头,并不如他所想的值钱。 刘轩记得在原本历史中,王允就犯过这种错误。诛杀董卓之后,吕布凭借手上兵马迅速平定了长安内部的混乱,但是王允却以为这是因为贼首一除,敌兵自溃的缘由——当时董卓手下将校大多驻守在外,也没有第一时间组织起兵马来制造混乱。 随后掌控大权了之后,真以为凭借王朝正统之名就能叫天下人臣服了,对于西北诸军希望宽恕其罪的请求直接进行了驳斥,最终导致了西北军反攻长安,重新掌控了朝堂,自己也落个殒命的下场。 当时王允有很多选择——赦免众人罪过或者赦免一部分人罪过,哪怕让皇甫嵩这个在西凉军中素有名望之人去拉拢那些兵卒也好,但是王允通通没有采用。 许是以为自己站在大义上就可以天下无敌了,结果不料西北军根本不管你那个,你既然要老子命,老子就先要了你的命。 曾有人评价这一段时期,说贾诩在这个时候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就是他的一个计策使得汉王朝彻底崩塌,掀开了群雄争霸的序幕。 可要真的找根子,王允才是造成这一切的根由,若他稍微改变一下做法的话,这天下还能稳定几年。 有了这样的印象,刘轩对王允的评价并不高,何况王允诛杀董卓,也并非是真的为了什么大义,真正原因还是为了争权罢了。 不曾想如今王允又想来这一套,刘轩可不希望他这一闹,使得自己的打算彻底报废,无奈下他只得对荀攸吩咐了一句:“公达出宫一趟,将王司徒请进宫来,就说朕有事情与他商议!” 刘轩平日里很少用朕这个自称,一但用了,就等于下诏,荀攸躬身领了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