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锦帆贼甘宁(中)(2 / 4)
结果更多的汉人学校罢课抗议的大事件。 可是现在朴胡这么说,刘修信,原因很简单,他之前在并州,汉人就欺负匈奴人、鲜卑人,在凉州,汉人欺负羌人,官府的人就和朴胡说的一样,不问清红皂白的就偏袒汉人。可能是因为这些官吏多少都读过两天书,信奉华夷之辨,从心底里没把这些羌胡当正经人,其实从称呼也可以听得出来,不是蛮就是夷,不是羌就是胡,那种民族歧视是非常明显的。而且这个时代汉人的尚武精神还很浓,哪怕是个读书人也挎刀带剑,再往前几十年,见皇帝时,臣子依然带有兵器,皇帝也不以为忤。 刘修希望汉人能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不要再被异族欺压,不再被变了质的儒家文化变成没脊梁的顺民,但是此时此刻,他对这种似乎有些过火的民族歧视也有些头疼。在他看来,既然不能彻底的消灭他们,那就只有同化他们,而且是主动的同化,而不是被动的同化,更不能把被民族蹂躏美化成融合,排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益州除了各种蛮夷多之外,普通百姓的生活还好,虽然和那些豪强们相比差得太远,但是成都平原富饶,只要官府不欺压得太狠,吃饭基本上是没什么问题的,通常来说,反叛也是以蛮夷们的反叛为主,汉人百姓很少有被逼到那种绝路上去的。 益州地理形势复杂,最富庶的地区是三蜀,也就是所谓的蜀郡、广汉、犍为三郡。这三个郡原先都是蜀郡,西汉初分出广汉,汉武帝时又分出犍为。成都市位于蜀郡,但是离广汉、犍为都不远,以成都为中心的三百里辐射范围内,是整个益州最富庶的地方,也就是原蜀郡财富最集中的地方。大汉有句俗语叫“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益州也有一句俗话,叫“巴出将,蜀出相”,巴郡民风剽悍,多有名将,像宕渠的冯家,阆中的黄家、严家,都出过不少将才,至于刘修现在看中的甘宁的甘家,说实话还排不号。蜀郡出大文士,西汉时的司马相如、扬雄、严遵、李弘,都是学问精深的大名士。蜀郡虽然没有袁家、杨家那样四世三公的豪门,但是三公九卿也是层出不穷,代有其人。 刘修早就知道益州殷富,却不知道还有这么多人才,朴胡不过是个粗鲁的蛮夷,他都能知道这么多,实际情况应该说更喜人。董扶说益州有天子气,可能也正是出于此。 大汉目前的文化中心当然还在洛阳及关东一带,因为以儒术为尊,儒家的发源地齐鲁一带在这方面的确有先天优势。除了中原腹心之外,幽州、凉州、并州也出过不少饱学之士,但总体实力显然不如中原,甚至不如西南的巴蜀和东南的吴郡、会稽。打仗当然是幽并凉的厉害,可是要论玩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