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5 募兵(3 / 4)
采,又有哪点不及文官呢?” “也是。”韩文也笑了起来,“如此说来,我倒是多余艹心了。年轻人的事情,就由他们去吧,或许这苏昊还真能走出一条不同于吾辈的路子呢。对了,方先生,苏昊要在县治内募兵,还要在县城外建军营练兵,你抽空去关照一下吧,我怕他年幼不晓事理,把事情办砸了。” 方孟缙应道:“东主尽管放心,老夫会经常去看看的。” 撇去韩文和方孟缙背后的嘀咕不提,苏昊把手头的一些业务交代了一下之后,便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募兵和练兵的工作。他发现,相比挖空心思地挣钱,他更愿意干这种培养人才的事情,尤其是所培养的人才,还是他所熟悉的专业。 在郝彤和邓奎的帮助下,苏昊在县城南门外找到了一处荒山坡,约摸有100亩上下。他找人在周围扎了一圈竹篱笆,在里面找平坦的地方搭了十几间木板房,这就算是他这个百户所的营地了。 到南昌卫报备之后,南昌卫正式地给了个名称,叫做丰南百户所。虽然这个名字不怎么样,至少也算是正式列入了大明军事体系,不算非法武装了。 南昌卫对于丰南百户所十分重视,没几天就派人运来了包括苏昊在内的113名官兵的服装和兵器。在兵器之中,除了长矛和腰刀等冷兵器之外,居然还有三支火铳和若干火药,郝彤告诉苏昊,这是他特地向江西都司张宏申请来的,至于目的嘛,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有了场地,下一步就要开始募兵了。 明朝的募兵制始于土木之变以后,募兵制所招收的士兵都是自愿当兵的,与由世袭军户构成的卫所兵相比,战斗力更强,机动姓也更强,可以随时征调远戍。大名鼎鼎的戚家军和俞家军,都属于募兵,在东南沿海抗倭作战中,成为明军的主力。 苏昊募兵,用的是邓子龙的名义。邓子龙所带领的部队,就是通过募兵制而建立起来的。他最早的兵源来自于江西,后来调往云南作战时,又在腾冲、姚安等地招募了一批当地人入伍。苏昊受张宏指派,在丰城培训一批能够进行地图测绘的斥候,未来是要拨给邓子龙部使用的,所以用邓子龙的募兵名额,顺理成章。 苏昊列出了募兵的条件,要求年龄在18岁以下,未婚,家世清白,人品端正,身体健康,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不能是大字不识的文盲。 明代的江西颇有文化传统,农家子弟读书识字的不少,所以苏昊提出的这个条件,并不算十分苛刻。韩文安排县衙里的衙役把募兵告示贴到了全县各乡,很快,各乡就送来了一批自愿当兵的年轻人。 这些人大多是粗通文墨,但又没到能够考上秀才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