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中亚大会战(1)(2 / 4)
推演这份计划的人产生了好奇。 整个计划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哈萨克主战场、阿富汗和伊朗次战场。总计将动用20个军,其中包括8个装甲师、4个机步师、15个摩步师、2个空降师和3个山地步兵师。还将首次调动印度穆盟2个步兵师、阿富汗3个步兵师协同,空军也将出动5500架飞机配合。总投入兵力高达257万之巨!动用兵力之多,规模之大,堪称国防军作战历史上的首次。 可以说,除了地理条件严苛必须等夏季的西伯利亚外,从哈萨克到伊朗,几乎全部被包罗在内!这不是什么决战计划,制定的计划人头脑冷静,知道苏联这种拥有广袤纵深和庞大人口的国家是不可能一次击败的,所以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赶在欧洲地面大战爆发前,奠定民国在中亚地区的胜势。 “怛罗斯!” 不眠不休二十一个小时,将整个作战计划刻入脑海后,卓凡合上封皮。默念着这三个字,将作战计划塞入了文件粉碎机。 庞大的战争机器飞速运转,整个9月下旬,西北地区的无线电通讯量暴增五倍,边界所有道路都可以见到来往的军车,军列数量和运输机起降次数大增,空军侦察机的频率也从每天十余架,暴增至每天五十架次以上。 就算不懂军事的人,面对这两个暴增数据,恐怕也能猜到这是进攻的前兆。突然增加的无线电信号量和每天光顾几十遍的高空高速侦察机,让苏军总参谋部立刻意识到战争即将爆发,连贝利亚都发动他的第五纵队,严令立刻搞到详细的调动方向和数量情报。 从西伯利亚到伊朗,面对让全世界军事家都头疼恐惧的漫长战线,斯大林和苏军总参谋部需要面对一个棘手的困难。 此次调动后,首轮进攻目标是哪里? 已经开战的伊朗? 阿富汗赫拉特? 哈萨克? 还是被分成两半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 苏军缺乏情报!缺乏能做出准确预测进攻方向的证据!要知道,除了近在咫尺的高加索和波斯湾外,无论是西伯利亚还是中亚都距离遥远,铁路的运力有限,不可能将部队分散到每条边界,所以提前判断进攻方向,是确保兵力集中的唯一办法。 所以苏军总参谋部立刻分成两派,一派认为是伊朗。理由是中国士兵中百分之七十来自长城以南,在即将进入中亚和西伯利亚严酷冬季的时候,明智的将军不会选择难以适应的冬季发起进攻。而且在航道畅通后,中国已经向波斯湾增派了至少7个师,已经具备打一场全面高加索战役的能力。 另一派认为是哈萨克,因为哈萨克是整个中亚的核心,无论是地形还是后勤条件,只有这里容的下百万大军的会战。而且中国国防军在坦克